经商之道
《ZStacker说》| 一位拥有70后知识储备的90后云计算小生的自白
2022-04-13 15:32  浏览:787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浅黑科技《ZStack:这群做云的人有点“轴”》一文中,作者史中提到,这是一篇国产云计算佼佼者ZStack的创业史,文中记录了因为热爱而聚集起来的最早一批ZStacker,他们生活没有退路,但热爱未有止息。

  实际上,这群人不止是做云“轴”,还很有趣呢。比如什么猫本轴海带,70后知识储备的90后......让我们走进《ZStacker说》专栏,一起看看这些有趣的ZStacker叭。

  第四期人物故事:ZStack解决方案与产品架构师 蒋迪,一个70后脸的90后(笔者自定义标签),曾主导设计ZStack Mini、GPU池化、智能网卡适配、弹性裸金属等,产品和功能原型。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0年,距离我第一次体验ZStack约莫过去了6年,在ZStack大家庭也近5年了,对私有云产品也有一些自己的拙见,希望可以借着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又不是不能用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基于KVM的VDI,当时虚拟化平台的选择有很多,那时国外某开源云架构在国内正如火如荼,所以我也考虑过使用它作为基础虚拟化平台,但当我按照它的文档吭哧吭哧搭出来用了两天后我就决定放弃了,因为当时从文档、部署、功能、运维、升级等等各个角度来看,它暂时没有作为产品的良好基础。

  但后来发现各地项目一提云就是它,我觉得或许是我自身的问题,于是咨询了几个朋友,得到的答案都是“管它好不好,大家都在用,项目多你怕啥”。经过再三考虑,本着对产品化的一丝朴素坚持,我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它了,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选择也算正确。

  傲娇的产品化与共同成长的客户

  中间我把早几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总结成了一本书——《KVM私有云架构设计与实践》,机缘巧合这本书让ZStack的两位创始人张鑫和康总看到了,就邀请我来到ZStack。来到ZStack以后,除了见识到作为一个创业公司5年内从几十人到数百人规模的成长历程外,也对to B的企业产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ZStack的头两年我作为售前,会跟着不同销售全国跑,一起开疆拓土,比原先在研发岗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的一线客户,了解他们的各种使用场景。期间项目商机虽然很多,但ZStack作为、不具备行业属性的私有化的IaaS标准产品,起初在某些项目中是有些吃亏的。那段时间国内OpenStack公司已经把客户市场教育的差不多了,经常有客户会问:你能不能定制,不能;你能不能代运维,不能;能不能提供PaaS和大数据,不能;我想搞个跟AWS一样的云你们能接吗?哈哈今天天气不错。

  ZStack最让我欣赏的就是这种不做项目制、搞标准化的产品“气质”,有些傲娇但是又有自己的矜持,这为后面一些典型案例奠定了一个长久的基础。比如在做某手机一线供应链客户时,他们会拿ZStack对标V记产品,对产品该长什么样有自己的认知,对细节的把控也很强。比如:做个配置修改你让我登陆Linux改配置文件?对接商业SAN存储你让我选你们适配过驱动的?产品不支持在线升级?安装部署得你们上门?服务器还得用你们都兼容过的?对不起出门左拐厂牌交给门卫。

  在甲方这样独立、自主的理念要求下我们PK掉一众竞争对手并成功进入他们的生产环境。在后续的跟进中他们也提了很多中肯的建(需)议(求),并对ZStack表示高度肯定,也理解我们并不会把所有建议都做到产品中的“傲娇”态度,因为在其他客户场景中可能难以适用。拥有像这样相互认可并一起成长的客户,我觉得对产品打磨十分关键。

  后来的很多项目证明这种产品“傲娇”是利远远大于弊的,前面客户提的需求和建议在我们向其他客户输出标准产品时提供了很多潜在帮助,在这几年的信创项目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最典型的几个比如国密产品标准化、密评功能模块化等。

  做好技术产品化交付的“,一公里”

  云计算是IT技术的集大成者之一,比如AWS上不断有一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新产品出现,像物联网、量子计算、机器人、卫星通信、AR/VR等。公有云可以把这些东西以成熟的产品交互呈现给用户,然后由公有云厂商承担复杂的后台运维,但私有云很多场景下并不能这样。有些大项目乙方可以代运维,但是头发尖的客户能有多少呢?更多不断涌现且可持续性发展的往往是一些所谓的小项目,而这些项目的运维往往是用户或者渠道商,所以私有云面向的最终用户应该有两种,一是最终用户,二是运维人员。因此,我们做产品要把实现的复杂性隐藏掉,从而让用户集中关注他最该关注的事儿上。

  既然认定了市场,那做出的产品就要去迎合这个市场的用户,做某个领域的技术和做某个领域的产品是两码事儿,怎样在提供技术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匠人”活儿。比如ZStack Mini的定位是面向工业一线场景,那么我们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一线人员的实际IT能力,所以交互一定要足够具象,比如硬盘在哪个位置、虚拟机启动在哪台物理上、USB设备插在哪一个口上等等一些细节问题,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让用户在使用尽管看起来陌生的虚拟化容错技术时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

  另外在做异构计算的产品适配时,针对像GPU、DPU、智能网卡这些用户比较容易体验到IT工程技术发展成果的设备,我们除了要考虑把技术集成到ZStack并合理的提供出来,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思考如何把这些技术做得易用,包括安装、配置、升级等等。

  举个例子,业界比较看好的vDPA方案,它能让用户在获得与SR-IOV方案媲美的虚拟网卡性能的同时,解决SR-IOV虚拟机难以热迁移的问题。听起来十分美好,但是实际落地时事情远非按照文档把技术堆出来给用户就完事儿这么简单。我们需要考虑DPDK相关驱动和配置什么时候下发安装、OVS网络要不要与已有LinuxBridge集群主机复用或者允许热升级,如果客户要外接控制器我们应提供怎样的接口、如果使用网卡软vDPA那么牺牲的一个CPU核应该怎样向用户呈现或解释、更换网卡时平台配置是否要自动适配等等,这样一些看起来与主要提供的技术目标关系不大且很繁琐的特性,正是走好技术产品化交付“,一公里”要克服的困难,也能让用户切实感受到被尊重。

  信创不仅仅要“能用”,更要“好用”

  关于产品其实我有一箩筐想说的话,但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之下,更想聊一聊信创的问题。大家看新闻应该都知道,最近俄罗斯也打算搞“局域网”了,他们很早就规划逐步用国产替代基础设施中依赖的进口软硬件了。“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信创软硬件被应用到关键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趋势。但如何选择产品呢?我的答案是:不仅要“正确”,更要“好用”。

  在这两个原则的框定下,ZStack自研的产品核心以及长期以来坚持的产品化路线刚好能够把它推进这个象限。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因为基础设施的很多技术确实存在地缘壁垒,信创初期十分艰辛,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仅仅达到“能用”的程度,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些产品不仅在功能上能满足,在性能上也开始有指标超过国外同行了。私有云产品市场也是如此,初期确有很多国外开源云架构换皮产品来充数,仅仅达到“能用”的标准,但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厂商开始有心无力。事实证明,非自研的架构核心改起来都非常费劲。

  而从我有限的角度来看,ZStack可能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全部适配了主流信创CPU与服务器的私有云软件产品公司,甚至在不支持硬件加速的虚拟化芯片问题上,ZStack也可以通过“弹性裸金属”让这些服务器顺利“上云”,达到让物理机享受与普通云主机一样的云盘、云网络并同池管理的目的。加之公司有强劲的QA团队保证(插一句,ZStack的QA人均超过10台物理服务器,比研发都“富有”,他们的理念和技术也很硬核),ZStack的信创版本质量也能得到充分保证。在目前的信创实际项目客户看来,ZStack的云产品已经远超“能用”的标准,而在“好用”的赛道加速奔跑了。


发布人:c8da****    IP:223.213.5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