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如何定位央行职责?美联储政策溢出效应会否持续?多国专家外滩热议全球货币政策
2023-09-23 11:10  浏览:81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刚刚过去的“超级央行周”,各国加息节奏逐渐放缓,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央行等在内的多国央行宣布暂停加息,或暗示加息见顶的信号,全球货币政策“过山车”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央行则年内第二次降准25个基点。

但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国家激进的货币政策,在锚定宏观目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金融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关于央行职责定位、目标选择的讨论增加。

与此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吸引外资回流,削弱了抑制通胀的效果,同时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严重的外溢效应,这种影响可能还将持续。9月22日,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来自多国的货币政策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央行职责与目标之争

持续激进加息与居高不下的通胀,仍是当前美国经济的一大担忧。不过,印度央行原行长、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认为,通胀之外,金融稳定性问题也值得关注。

拉詹对比疫情及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分析,各国扩张性财政刺激政策下,通胀水平仍低于2%目标。他认为,通胀属于货币政策范畴的问题,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状态下,实现通胀目标的重任必须放在央行身上,完不成(通胀)目标就没有办法完成经济增长目标。

但是,相比过去一揽子传统提振经济的政策,(疫情以来)这次美联储采取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即更专注于短期的利率走向(比如量化宽松),其后果是长期增加了政府债务水平。而央行扩表带来商业银行被迫扩表,但银行增加套利交易导致了市场失灵”,资产负债端错配。在美联储为调动利率快速缩表之后,银行层面的风险在今年3月逐渐浮出水面。

拉詹认为,基于宏观调控的职责,美联储的措施可以理解,但也要考虑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稳定性问题。他认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作为一个市场监管者,一方面要有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并致力于服务经济;另一方面,应该将金融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分开,但目前二者“好像粘在一起了”。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也表示,美联储这种短期加息必然会带来金融市场波动,包括银行业的危机,其影响路径在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巨额流动性——加息政策利率快速升高——资产负债错配带来市场冲击。

相比之下,在全球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尤其美联储激进加息节奏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而是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通胀形势,选择了更具自主性的政策,保持了总体稳健,即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上都相对谨慎。王一鸣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总体在一个合理区间,且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方面也继续推进市场化,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

提到央行的职责定位和目标选择,多位专家认为,央行应该集中精力放在主要目标上,比如确保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稳定增长、金融稳定等。

拉詹表示,“央行如果太分散精力可能不是一件好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杰森·福尔曼(Jason FURMAN)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央行不应该在控制通胀之外再考虑更多的任务。

王一鸣认为,中央银行有着本身的职能规定,核心目标在于控制通胀、充分就业、稳定增长,但在绿色转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要融资,都要通过融资来推动生产活动,央行可以发挥间接性推动作用,但还有很多部门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政策外溢效应或将持续

王一鸣认为,金融稳定性风险之外,美联储此轮货币政策变化带来较大的溢出效应,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更加值得关注。

第一,资本大量回流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的巨大压力,从而带来汇率贬值,这给基本面比较脆弱的国家的金融市场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第二,为防范资本外流以及应对国内通胀,新兴国家跟随美国采取比较激进的加息政策,导致疫情冲击后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增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压力。

第三,美元升值带来新兴市场债务规模膨胀和债务成本迅速上升,正在孕育甚至已经导致了部分结构比较脆弱的新兴市场债务危机。

第四,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全球投资者情绪或市场预期的变化,新兴市场的股市、债市面临巨大压力。

第五,发达经济体跟随货币政策调整,普遍抑制了需求,从而对新兴市场出口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在美联储加息尚未“封顶”的情况下,此轮政策外溢效应是否会持续?王一鸣认为,资本回流美国和美元利率抬升,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甚至比疫情前还要宽松,加息对通胀或核心通胀的抑制作用并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出来。

而目前,资本回流和美元利率提升的趋势并未明显转向,他认为,这种不对称式的外溢效应还会持续。

美国财政部原副部长、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内森•希茨(Nathan SHEETS)认为,虽然当前美国通胀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9月暂停加息,但考虑到接下来宏观经济下滑甚至陷入萧条的可能性,美联储依然可能采取激进措施。

福尔曼也预测,美联储接下来很可能还要再调整联邦基金利率75个基点或25个基点,主要取决于接下来的高通胀变化。

通胀目标要不要提高?

对于当前的美国经济,福尔曼认为,最大的风险不在于“硬着陆”,而是“没有任何着陆”。美联储设定的通胀目标不断被超越,劳工市场依然非常紧且工资水平较通胀目标高出1.5%~2%,接下来一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态势仍需要继续观察。

他认为,当前美国经济的恢复是超出预期的,但也有两大风险值得注意,即衰退和全球经济的涟漪效应,包括其他央行采取的政策。

希茨指出,不仅美国,当前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央行都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

对大多数央行来说,之前的通胀目标是设定在2%,随着环境变化,市场也在讨论是否要提高这一目标。福尔曼认为,区别于一开始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如果再次把利率降到零是不太理智的,但在当前提高通胀目标也是非常危险的。

他建议,对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来说,首先是要把通胀控制住,然后不断强调未来将通胀设定在一个区间,比如2%~3%。“我比较希望美国能领先这样做,现在澳大利亚已经这样做了。”福尔曼说。

拉詹和希茨也表示,未来可能可以将通胀目标设定得更高(比如3%),但当前的时点并不适合。

“我觉得至少现在不能去变动,因为央行都做了承诺,现在调整政策目标的话,会给市场预期带来很大的变化,”王一鸣强调,因为当前环境已经发生一些变化,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讨论,“原来更多是从需求端考虑问题,需求膨胀所带来的通胀,现在全球的碎片化、逆全球化、制造业回流、供应链中断等供给端的冲击正在增加。我们在评估政策目标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发布人:54c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