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双重冲击下,A股市场风云变幻,诸多不确定性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管控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对折算率的管理也有更加精细化的需求。投资者自有资金在信用账户内买入或从普通账户担保品转入的证券,在计算可用保证金时,需要根据证券类别按照市值或者净值进行相应的折算,即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折算率。
2022年6月13日,据证券时报报道,有客户收到多家券商短信通知,某上市企业的融资折算率由60%调低为0,请投资者关注保证金可用余额的变化。当时,该企业融资盘买入规模高企,静态市盈率超过监管要求,达到了333倍。依据上交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各大券商将该股票折算率调至为0,折算率的下调意味着,客户可利用的资金量会减少,确保客户持有的该股票不能折算为保证金,从而限制融资买入,最终达成一定程度调控市场剧烈波动风险的目的,也体现了券商对该公司投资资金加强风险控制的态度。
折算率调整是针对股票市场融资盘的一种主动调整杠杆的行为,也是一项基础的风控手段,通过折算率的调整影响投资者的杠杆水平来规避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券商作为资金融出方,下调折算率往往是出于自身风险管理的需求,认为该股票的估值安全系数在当前位置存在风险。
本文会从调整折算率相关的监管要求出发,详细阐述目前行业存在的痛点以及解决方案。
监管要求
根据《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折算率如下:
(1)上证180指数成份股股票、深证100指数成份股股票的折算率≤70%;
(2)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折算率≤90%;
(3)证券公司现金管理产品、货币市场基金、国债折算率≤95%;
(4)被实施风险警示、暂停上市、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证券,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为负数的A股股票,以及权证的折算率=0;
(5)其他上市证券投资基金和债券折算率≤80%。
交易所对不同证券种类的折算率上限做出了规定,券商在交易所折算率规定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业务开展需要、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要求,大多都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折算率管理方式。
目前,同业券商折算率更多从业务开展的角度出发,对标监管要求的折算率。折算率集中在0.65和0两个档位,呈现两极分化分布,风险区分度较低,且0.65的折算率占比非常高,类似于折算率封顶。
痛点及解决方案
对于折算率的测度,目前各家券商普遍依赖基于专家经验的简单模型,没有将标的物依照其行业、区域属性进行划分板块,因此具有过于主观、分布过于集中的缺点,导致缺乏风险区分能力,难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
痛点1:基于专家经验进行的折算率切分过于主观
【解决方案】对于折算率的测算,业界普遍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的简单模型,主要依赖于行业专家的经验判断,存在更新不及时、过于主观等缺点。采用Loge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筛选出高频、高拟合的市场因子,用于构建折算率模型,可以使其更具时效性、客观性。
痛点2:目前同业券商应用模型计算的折算率分布过于集中
【解决方案】目前大部分同业券商应用较为简单的模型计算的折算率由于模型涵盖样本量较少,纳入的风险因子不足,导致了得出的分布结果过于集中,缺少风险区分的能力。为了更好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对未来的折算率影响,结合5年全市场样本的历史数据进行回测,辅以专家判断来精细化测算个股暴跌概率,可以反映真实风险敞口,提供风控参考价值。
痛点3:一刀切处理风险防控与业务拓展的关系
【解决方案】在业务范围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增大,因此针对折算率的计算方案,为了平衡业务拓展与风险管控,可从风控以及展业的角度出发基于折算率上限和个股暴跌概率的融合方案,一定程度提升风险区分能力,兼顾市场竞争力。
痛点4:缺少行业的区分
【解决方案】原有模型不区分标的物的行业板块属性,对于不同行业使用统一的判断标准,当某个行业行情低迷的时候,折算率会普遍集中于市场尾部,因此在该板块的业务投资拓展时不具备风险区分能力。可以根据不同板块,采用针对行业特征的指标构建折算率模型,并考虑相关行业监管规定增加调整项。
未来,风驭智慧股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展折算率的应用场景:
(1)高风险清单&周报
根据过去五个交易日内找最坏的10个主体列入高风险清单,筛选范围是沪深两市的A股,并剔除ST和*ST股,同时主要考虑交易所两融标的和可冲抵保证金。
结合折算率结合和相关舆情信息,推出每周周报,内容包括:两融市场概览、标的券调出、折算率调低、“E”本周下跌幅度较大、个股风险提示,前期采用人工推送周报,后期实现自动更新。
(2)在模型中纳入北交所主体
首先沿用A股的模型参数进行效果回测,剔除缺失率和集中度过高的指标,再基于流动规模和交易量的变动情况,新增入模指标和调整项,提高模型拟合程度。根据北交所的特征,提高融资人的准入标准,提高维持担保比例,折算率做相应的调整,制定更低的上限。
(3)对担保品进行精细化管理
根据折算率对担保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多维度和更精准的评估模型及方法,有效地防范融资融券业务风险。
(陈绿原就职于德勤风驭,李记宝、冯飞就职于山西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