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专项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
2019年年初,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倡导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共同发起、分别成立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志愿服务总队,把优秀的眼科医疗资源投入到预防近视科普工作中,一起呵护孩子的眼睛,为实现国家2030年近视防控目标共同努力。同时,“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中的眼科专家,以个人名义分别成立了13支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小分队。3年多来,他们把志愿服务送进校园、城乡社区,把“最好的护眼药”——健康科普,带到孩子、家长和老师们身边。
“大医生”
带来小妙招
每年初夏,都是“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9年7月月度人物、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周行涛主任医师及其科普小分队的忙碌时刻:“六一”国际儿童节和6月6日全国爱眼日相继到来,正是为中小学生进行爱眼护眼科普的好时候。
今年,周行涛和科普小分队的成员们早早开始了行动:从3月至今,他们就纷纷参与到“关爱儿童用眼健康”系列公益科普直播中,每天送上爱眼护眼知识,进行线上咨询和解答疑惑。5月31日,周行涛更现身直播间,直播近视防控公益科普讲座“爱眼每一天”。
作为我国首个开展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的眼科专家,周行涛表示:“手术做得越多越意识到,对眼视光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和儿童来说,‘防’比‘控’更重要。”为此,他和团队建立起全国近视眼防控志愿者联盟,与各地教育部门合作开设近视防控热线;注重发挥媒体作用,加大近视眼防控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带领团队从入学筛查做起,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义诊。
同为眼科专家,“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12月月度人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主任医师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作为一名眼科专家,更应该发挥自己所长,把知识传递给全社会。”于是,魏文斌抽出宝贵时间参加各种媒体平台的科普节目、活动,就近视相关问题为广大家长、老师、学生做出权威的解答;深入中小学校园,开展校医和班主任培训;主编近视防控科普书,把准确的知识用最深入浅出、充满童趣的语言讲给孩子们。
在西南腹地,“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7月月度人物、重庆眼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杨培增主任医师及其科普小分队深入校园,甄选培训“校园小小爱眼志愿者”,督促学生正确用眼;开展“小小眼科医师”体验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爱眼意识。
在大湾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6月月度人物、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眼科侯光辉主任医师带领小分队成员特地制作了近视防控科普知识展板,在珠海市香洲区10个学校进行巡展……13支小分队都充分发挥眼科医生的专业优势与积极性,打造了一批业务精湛、热心公益的高水平健康科普队伍。
特殊时期
有特别关爱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类学校延期开学,学生们开启了居家线上学习。电子屏用得多了,户外活动少了,孩子们视力告急。2020年8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对9个省份14532名中小学学生近视率的调查结果,与2019年年底相比,这半年的近视率增加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15.2%,初中生增加8.2%,高中生增加3.8%。
对此,各科普小分队纷纷出招。“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7年7月月度人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姚玉峰医生科普小分队以各种形式开展护眼科普公益活动:2020年1月,开展主题为“寒假爱眼护眼,做护眼小达人”的科普讲座;4月和5月,举办线上视频科普课程,为杭城3500余名老师、家长、学生等人群讲授护眼防近科普知识。小分队成员潘飞还推出“孩子宅家护眼攻略”“网课必备护眼宝典”“爱眼说,三大秘诀教你远离青少年近视”等系列护眼内容。
“小朋友,听我言,爱眼护眼记心田……”动感十足、语言清新的快板书响起,那是“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7年10月月度人物、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爽乐科普小分队的原创佳作。疫情让线下科普难以开展,小分队就把快板书制作成视频,进行线上传播,引来家长、师生纷纷点赞。
在孔孟之乡,“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2月月度人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毕宏生主任医师科普小分队,针对儿童青少年居家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近视防控工作重点,制定发布科学护眼指导意见、居家用眼卫生指南等,指导学生在线学习、防疫居家期间预防近视。毕宏生还采取网络访谈、专题讲座、公益宣传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完成线上科普活动47场次,覆盖超过2800万人次。“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朝,中医《诸病源候论》就有关于近视的记载。”毕宏生告诉记者,中医药疗法在改善近视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功能和眼健康水平等方面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因此只要有机会,他都会不遗余力地把祖国医学的智慧所在和独特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江苏南通,“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9年1月月度人物、南通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陈耀华率领小分队成员出镜电视节目、走进广播电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科普文章,与家长和学生们分享护眼“秘籍”……疫情没有让13支小分队活动受阻,反而激发了大家无穷的创造力和热情。
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话放在13支科普小分队中尤为贴切。除了把健康知识讲出来、提高知晓率,他们还把防控近视的种种手段落到实处,让孩子们真切地受益,养成爱眼护眼习惯。
在北京,“我们正在利用大数据观察近10年青少年近视后的眼底变化”。魏文斌说,通过这些研究,他们力争找出导致近视的危险因素、易感人群等,从而有效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案。
在上海,周行涛团队仅2021年就开展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和近视筛查累计达2万余人次。同年,给家庭条件贫困的近视或弱视儿童进行视觉训练补助,每人每户给予500元补助。
在东北,“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10月月度人物、辽宁省何氏眼科医院何伟主任医师及其科普小分队悉心打造着沈阳市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普馆,并引入VR、3D及人工智能技术,给青少年提供“体验—认知—行动”的教育引领和高科技体验式参与。
在太湖之滨,“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7年9月月度人物、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眼科赵伟副主任医师带领小分队开展儿童眼健康筛查及远视储备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儿童眼健康状况,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
在重庆,瞄准基层医院眼科诊疗资源短缺难题,杨培增小分队多次举办眼科诊疗学习班及研讨会,完善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培养机制,提高基层单位眼科诊疗水平,为建立青少年眼病防控体系造血。
2019年年初接过写着自己名字的科普小分队牌子时,姚玉峰感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随后的日子里,他和团队成员开展科普讲座、进行视力筛查、为一年级的“小豆包”开护眼主题班会、组织六年级的大孩子办防近视辩论赛等,马不停蹄。在让知识入耳的同时,团队还频出实招,对改进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摆放等提供专业建议;探索为小学班级量身定制近视防控系统方案。在科普、监测、近视防控立体联动机制的辅助下,经过3年的观察,试点班级的近视发生率全年级最低,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四川自贡,李爽乐小分队也尝试着通过医院—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近视防控联动机制,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近视防控工作。该小分队选取7所学校试点实行每月视力自测、存档,实行精准的近视防控。结果显示,试点校近视率出现可喜的下降趋势。
希望更多医务人员加入
在遥远的非洲大地,“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7年7月月度人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主任医师曾坚守6年。6年间,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令她印象深刻:“孩子们的眼睛是星星做的。”
这句谚语和那段经历后来在陈伟蓉的心底生了根。回国后,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拥有明亮的星星眼,她常年奔波。广东梅州、青海玉树、西藏林芝、新疆阿克苏,到处是她带领团队科普宣讲、临床带教、义诊筛查的身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应该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2021年,陈伟蓉把这份信念传递给更多后辈,一个由17名青年骨干成立的青年医生科普工作小组,正成长为新的生力军。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11月月度人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赵培泉主任医师也在努力发挥着科普小分队的辐射效应。小分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深入校园、社区开展宣教、互动体验、义诊等活动,足迹遍布江苏、上海、福建、海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四川、宁夏等省份。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9年10月月度人物、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曾思明还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国善意送到了邻国柬埔寨。2019年12月,曾思明在支援柬埔寨期间成立近视防控科普小分队,走进柬埔寨磅湛省大型华文学府之一的培华学校,给这里的孩子们宣传近视防控知识。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组织倡导下,近年来,这些科普小分队的领头人,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深入基层,特别是革命老区、边远地区等,给当地的孩子及家长、老师们送去专家义诊、入户巡诊及科普宣教服务,并不辞辛苦为基层近视防控相关人员带教查房、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把合格的近视防控守护者留在孩子们身边。在他们的倡导、示范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工作者踊跃参与到上述志愿服务中来。
据悉,广东、四川、山东等省已纷纷在本省各地市、县(市、区)孵化出更多“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志愿服务队”。毕宏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还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上围绕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多位受访小分队领衔专家一致表示,希望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加入他们的队伍,更多的少年儿童、家长、老师及相关部门重视起来,让爱眼护眼的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图:各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小分队提供
编辑:于梦非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