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向全社会“亮家底”。从《公报》可见,2023年我国基本医保(含生育保险)运行总体平稳,参保人员待遇巩固完善,基金运行安全可持续。《公报》展示的内容,实际上也是每名参保人员的“家底”。相关部门可以找到参保意愿、保障力度、未来发展等问题的答案,为进一步提质增效带来启示。
——在参保意愿方面,根据《公报》,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达13.3389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仅从表面数字看,2023年的参保人数相较2022年略有减少,但根据国家医保局此前的分析,2023年在剔除跨省重复参保数据的影响后,参保人数实际净增约400万人。这表明参加基本医保、实现互助仍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基本医保所带来的安全感也始终深入人心。
应当看到,为了让全民免于疾病的威胁,国家在织密保障网上付出巨大的努力,2023年资助全国近8000万名低收入人口参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竭尽全力确保弱势群体“有保障”。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对持续优化参保结构、提高参保质量进行部署,其中明确进一步放开放宽参保户籍限制、放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建立连续参保和基金零报销激励机制等举措。可见,国家对人们的参保意愿很关注,想的是用“事实”说服人、用“实惠”吸引人、用“好处”留住人,切实增强参保获得感、就医便利度。
——在保障力度方面,2023年我国城镇职工医保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为84.6%,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8.1%,保持基本稳定。看似与往年变化不大,实际上参保人员的“所得”增加了。
2023年,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待遇享受人次有较快增长,达25.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0.2%;城乡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6.1亿人次,也比上年增长21.1%。一个原因就在于,我国已全面推开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参保人员无论是住院还是看门诊,均能获得费用报销。这助推了参保人将“就医需求”转变为“就医行动”,有效防止小病拖成大病。
参保人员能够获得的保障不仅限于“看病”。2023年,随着各地陆续出台有关城乡居民生育医疗费用等可以由生育保险支付的新政策,享受生育保险待遇(除不享受生育津贴之外)的人数和生育保险支出都迅速增加;呵护幸福晚年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加快推进,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共1.833087亿人,享受待遇人数134.29万人;各项医保综合帮扶政策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86亿人次,减轻农村低收入人口医疗费用负担1883.5亿元,在守住底线、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医保药品目录持续扩容、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工作一直在推进,更好满足了参保人员所想、所需,给获得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注解。
——在未来发展方面,“居安思危”的准备和制度安排也须抓紧部署。
2023年的统计出现了一个变化,即在统计全国基本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时,不再覆盖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金额。对比2022年、2023年的数据可以看到,2023年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的增长幅度很小,扭转了“越滚越大”的势头,这也表明通过门诊共济保障以及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用于家庭成员共同使用、跨统筹区共济等改革,原本金额庞大的“死钱”正在变成“活钱”,助力参保人员积极维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职工在职退休比下降等,对医疗支出刚性增长的需求会持续提高,这既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物价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不要让基本医保的钱不够花,需要持续深化支付方式改革、重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14亿多人组成了“大家庭”,“大家庭”之下还有“小家庭”。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当前仍以市级统筹为主,每个地级市之间是互不共济的,彼此各有各的情况和特点。有的地方外来人口多、缴费人口基数大,基本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强;有的地方人口外流,老年人、儿童在人口结构中的占比大,相对应的卫生支出也多,长期“咬紧牙关过日子”,期待政府财政能有更多的兜底、基本医保的统筹层次能够进一步提升。对这些“小家庭”的“家底”,国家医保局已明确要求“亮出来”,此举不仅有助于凝聚共识,也将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据。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今年,越来越多的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正处于“进行时”,根据往年经验会持续纳入更多好药、新药,长期护理保险覆盖更多地区已在工作日程表上,管好、花好医保基金“保命钱”的压力始终存在。基本医保“家底”虽厚,眼前与未来的挑战也不小,需要所有人倍加爱惜。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健文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0R3N4BI】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