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今天和朋友闹崩了。
为什么啊?你不是社牛嘛?
因为他哒哒哒哒哒,他知道老师肯定会问他,然后希望我帮他说个谎,我没有同意,然后就被他拉黑了!我觉得我不帮他撒谎是对的,因为我现在说的话老师都不用考证,会直接相信我,。所以我觉得诚信是对的,但是朋友不理解我,让我有点失望。但我要是帮他说谎的话就是撒谎,你又不让我撒谎啊!
我不让你撒谎,没有让你不用迂回的办法解决某些问题嘛,在撒谎和真实之间还有一个位置就是换位思考啊!
不明白,啥意思?
撒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任危机,老师肯定不喜欢,毕竟:人无信而不立嘛。没有信任度,腰杆都打不直,这是说自己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谎言去害别人。但有些时候,事情可能不一样……当然,我们不需要用撒谎去维护虚伪的感情,你的感情更值钱,失去,也有可能是他的遗憾和惋惜,这个点,你能不能懂?
知道,就是你经常说的:知行合一,不解者不屑为伍嘛。
但是,在黑色与白色之间,其实有很多灰色,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灰色。站在你同学的立场上,你不说谎是对的,但你也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尽量去帮助他,让他不被批评。因为当你看到灰色的时候,你直接选择了不理解,少了义气和容人之量。
……
我知道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你自己判断一下哈: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这里有一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人家的羊回家去炖了羊肉汤,他出来给警察局证明了,的确是他父亲偷了羊,他爸被判刑了,他妈也和他爸离了婚。孔子告诉叶公说:“在我们那边的情形,与你们这里就这不同。如果儿子做错事,父亲为了亲情,会为儿子隐瞒一点;父亲做错了事,儿子也当然替父亲隐瞒一番,这是人情之常。也许你看来这样不够诚实,不够正直,可是所谓直的道理也就自然在其中了。最后,爸爸和儿子都没事儿。
这个事情可能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谎话和不说谎话不完全是对错关系,这里面有些道理可能不能公之于众,毕竟谎话都是被人鄙视的嘛。
……
那个总是说谎的放羊娃最终因为失去他人的信任而遭受灾难,他的羊群被狼吃掉,自己也陷入困境。所以我们说谎不好,他会让周围所有人都不信任,因为说谎往往伴随着信誉的丧失。但是,你自己想想:诸葛亮以空城计退敌是不是谎,王阳明以诈术平匪是不是谎,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子兵法啊,它讲的就是诈道, 原话是这样的,等我翻一下哈:“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常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计篇》从字面上看,“诡道”,就是“诡诈”或“欺诈”,有强调“恶意”的色彩。不仅有欺诈、说谎之意,而且还有阴险的含义。
但是,诸葛亮每次战争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的计谋,你看空城计是不是,都是计!所以我们会崇拜聪明的人,除了空城计还有黄盖,黄盖诈降曹操,在众人面前与周瑜发生激烈冲突,被打得皮开肉绽,然后写信向曹操诈降。曹操收到信后,信以为真,最终在赤壁之战中遭受惨败。从黄盖的角度来看,他的“说谎”行为是为了义,其实就是最终的利益和关系的受益者。
所以,在事情如果在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情况下。什么是谎,什么是智,有些时候不是那么绝对;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利益,也得得自己想。我们不屑于小谎,但需谋大智。
屁小孩,就是事儿多!稍微不认真回复还怕影响成长的路,累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