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心理健康】明明什么也没做,却感觉很累?请留意:你可能是内耗型人格
2025-06-08 14:33  浏览:422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有人说,内耗就仿佛内心住着一个恶魔一个天使。

天使的一面,在积极地进行计划;恶魔的一面,又在自我否定,打退堂鼓。天使和恶魔不停争吵打架,因此,人总是很累,很疲惫。

这样的体验,你是否觉得很熟悉:

明明没做什么,却感到身体疲惫不堪;

想穿好看的衣服出门,要挣扎许久;

聚会时企图加入群聊,却一句话也插不上;

发个朋友圈、公众号要焦虑失眠一晚上;

对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好像做什么都没有动力;

所有的计划都停留在脑海里,一边焦虑,一边拖延……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当你陷入了这样的情绪之中,说明你正在经历精神内耗。

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讲述了内耗型人格的真实“社畜”故事。

在人们眼中,女主深海晶每天笑容灿烂,是一个工作和恋爱都做到完美的全能30岁女性。事实上的她,只是为了周围人的眼光而不断忍耐,内心对工作和恋爱都很疲惫。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

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焦虑、犹豫、纠结、自责……这些看不见的内耗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1

精神内耗严重的人,有4个特征

“内耗型人格”一词,最早出于《九型人格理论》。意思是说,一些人由于其性格特点,倾向于将负面情绪藏在心中。当情绪垃圾长时间堆积,就会带来严重的精神消耗。

内耗越严重,越觉生活无意义。处在内耗中的人,往往会有这些特征,希望你没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

经常性敏感

“敏感的人,在事情未发生前,就提前给自己创造了痛苦。”

因为一点小事就胡思乱想,外界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掀起心里的无数波澜。

发现朋友给其他人的朋友圈都点了赞,唯独没给自己点,就在想是不是得罪了对方;

微信消息对方一会儿不回,就在想ta是不是不想理自己;

夫妻间闹点小矛盾,随口的一句话,会在心里不断思考对方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别人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会反复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于是越想越多,陷入跟自己过不去的负面循环当中。

2

习惯性比较

比较,是人的常情。但过度比较,往往会滋生出焦虑、不甘和嫉妒,于自身无利。

内耗严重的人,会习惯性拿自己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处比,于是越比越糟心。

过于内耗的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外界迷惑,而忘记自己真实的美好。拿别人的长处,动摇自己的生活信心。时间一久,只会走向“我很差劲”的逻辑死角。

3

思前想后,犹豫不决

作家脱不花曾说: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

所谓三思后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犹犹豫豫到最后,常常什么也做不成。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4

自我反省,不断后悔

《武林外传》里,佟掌柜常说一句话: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就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

内耗严重的人,看似在自我反省,其实是在不断后悔。反反复复去懊恼当初的选择,选了A面后悔,选了B面一样也会后悔。

“要是我当初搏一把就好了”、“要是我没有和他在一起多好”、“要是我在那次抓住机会该多好”……

最终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精神消耗。

2

直面现实,接受内耗型人格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组试验。他从不同职业领域中,挑选了120名志愿者,并在他们右侧脸颊画上逼真的伤疤,然后让他们像往常一样,开始一天的生活。

一天后,试验员对他们进行采访。所有受访者给出一致的反馈:我认为周围人在用异样的眼神看我。试验员又调查了试验地点的路人或工作人员,得到的回答则是,他们根本没注意到身旁有带伤疤的人。

每一个试验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内耗型人格。然而,他们在试验期间的状态却大相径庭。

有些人觉得别人会注意到自己脸上的伤疤,但很快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他们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无论做什么,仍与往常一样。

另一部分人则担心会给别人留下坏印象,全程瑟缩着脑袋,时不时东张西望,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反应。这些反应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紧绷情绪,致使他们没有任何心思做眼前的事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有句话:

“没有人能够一直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越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越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很多时候,我们恐怕自己是内耗型人格,排斥真实的自己。但内耗不应该是一件被否定的事情,它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具备的人格特性。在这世上,最了解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

这间接导致了,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放大自身缺点,即使这些缺点并没有为人所注意。

所以到头来,真正能影响我们生活的,从来不是内耗型人格,而是面对内耗型人格时所采取的态度。接受每个人都会内耗的事实,不轻易否定自己,是摆脱自我消耗的开始。

3

做正确的事让你走出内耗

豆瓣上有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

“总是觉得不如别人,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遇事反复纠结,这样的人该怎么办?”

点赞最高的评论一语道破:

“想,都是煎熬;做,才有解脱。”

这个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面对求而不得的落差,通过行动获取的价值感,才是对内耗体质的滋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

立即去做

一个计划,切忌左思右想,向拖延说“不“!完美的计划再好,也抵不过实际的行动。

2

积极的心理暗示

坚持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哪怕错了也没有关系。

3

接受不完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接受真实不完美的自己,坦然面对。

4

学会说“不”

不要别人一有事情找你帮忙,你就很容易答应。适当拒绝,轻松得多。

5

学会冷漠

人际关系中学会适当冷漠,你会发现会舒服很多。

6

区分感受和真实

过度的幻想与真实还是会存在相差,并且可能相差很多,分清事实和幻想,这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7

内观自己

从了解自己开始做起,是与内心的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8

奖励自己一颗糖

给每次的“做自己”实施奖励政策。

9

保持乐观

停止陷入消极,学会控制负面情绪。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人时时刻刻保持自我克制,是一件很愚蠢、很内耗的事情。”

我们很多的不快乐,就是因为被头脑中的各种念头缠绕。精神损耗严重,会影响我们做出有效的判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更加吃力。

学会接纳自己,扔掉完美人设的标签,是减少内耗的开始。当我们不再去讨好所有人,不再鞭策自己做到完美的时候,才会活得更自由。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李 洁

稿件来源:心理干预中心


发布人:c88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