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泰康保险作为战略投资人后,阳光城(000671.SZ)正在谋划更大一局棋。
在4月15日举行的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阳光城公布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在第一个五年,要把地产主业做大做强,三道红线全部达标,向管理要效益;第二个五年,在住宅消费升级、新基建等相关领域开启第二赛道。
这是阳光城的未雨绸缪之举,也是行业新环境下的顺势而为。随着三道红线、集中供地等政策相继祭出,房企生存环境陡然生变。如何在追求规模与效益的同时,逐步降低对杠杆的依赖,开发商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地产赛道上仍在稳健增长的选手,阳光城有底气率先谋变。2020年,在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战略下,阳光城实现销售金额2180亿,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同比高增34.60%;归母净利润52亿,同比增长29.85%。
与此同时,阳光城提前实现“三线四档”由橙档降至黄档的目标,净负债率于2020年末降至94.90%,同比2019年末下降43个百分点。
“未来房地产行业会加速整合、向头部聚集,阳光城作为头部企业,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泰康保险方面表示。作为持股比例达13%的股东,泰康保险已与阳光城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开启十年新征程。
地产赛道的稳增长选手
2020年,是阳光城圆满完成诸多目标的一年。引入战略投资人、提升资本市场认可度、销售取得2000亿+、投资取得3000~5000亿货值、品质工程再提升以及10万+顺利交付,阳光城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年报显示,去年阳光城实现销售金额2180亿,销售面积152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其中,浙江大区销售首破400亿元,在品牌和品质的加持下,公司超7成项目价格优于竞品,近8成项目去化优于竞品。
“当下市场仍在延续这两年的态势,一二线市场的火热度远胜于三四线,热点城市调控政策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影响整体的去化节奏。”管理层称。
一直以来,阳光城聚焦一二线城市带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成长性城市,不仅为销售稳增奠定基础,也保证了集团的盈利空间。2020年,阳光城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34.60%;归母净利润52亿,同比增长29.85%。
得益于业绩稳步增长,期末阳光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20.76%,平均每股收益1.20元,创历史新高。为此,阳光城进一步提高了分红比例,实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81元,较2019年增加一倍。
在加速销售去化的同时,阳光城精准把握投资节奏,持续聚焦高增长城市群。
年报显示,阳光城2020年精准把握投资节奏,在上半年土拍窗口期低溢价加速拿地,全年共支付总地价707亿元,其中权益地价402亿元,新增确权总货值1800亿元,一二线货值占比约70%,大福建、长三角、珠三角占比约63%。
不仅如此,阳光城持续拓展多种拿地方式,产业勾地工作取得突破,旧改项目稳步推进。通过以上方式,公司额外锁定货值约1289亿元,2020年共计新增土储3091亿元,实现总土储规模合理,区域布局合理。
截至期末,公司总可售面积4252万平方米,可售货值5627亿元。其中,一线城市占比26%,二线城市占比50%;在区域分布上,三大城市群合计占比51%,大福建占比13%,其他区域以分布在省会城市为主。
在优质土储的加持下,阳光城对未来发展颇具信心。“2021年,我们将迎来在一线市场的丰收年。”管理层称,公司整体可售货值约3260亿元,新供货区域集中于核心销售业绩贡献区,福建、上海、浙江大区合计占比43%。
力控负债提前半年“降档”
业绩稳步增长,不仅充盈了阳光城的现金流,也为其资产结构优化提供了助力。
报告期内,阳光城净负债率于2020年末降至94.90%,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1.53,保持高于1,提前半年实现“三道红线”由橙档降至黄档。在行业集体降杠杆大势下,阳光城正快步跑向安全区。
与此同时,期末公司有息负债总额为1060亿元,在前三年有息负债规模保持平稳的基础上,降负债再次实现突破;在此之上,有息负债保持良性结构,短债长债比约3:7,非银行贷款占比继续降至20.34%。
实际上,为保证持续稳健的发展,阳光城自2017年起便开始“控负债、调结构”的财务指标优化之路,与“三道红线”方向不谋而合。阳光城集团执行董事长、总裁朱荣斌称,未来五年,将实现三道红线全面达标。
得益于公司基本面持续改善,阳光城持续获得多家评级机构上调评级。境内评级方面,中诚信AA+主体评级展望由稳定提升至正面;境外评级方面,穆迪、中诚信亚太、联合国际、惠誉均对集团相关评级进行上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集中供地、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等制度相继落地,房企在现金流管控上将面临更大的考验;行业利润率下行,同样为房企平衡规模、效益与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房住不炒、三稳的主基调下,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过去的高利润时代。”朱荣斌直言。面对行业大环境的变化,阳光城如何应对?
朱荣斌直言,未来公司的战略焦点是,如何确保利润安全地实现。为此阳光城已开始进行全方位调整,包括经营管理、激励制度等,均以利润稳步增长为导向;坚持三收三支、以收定投,实现财务、利润、规模的平衡。
在现金流安排上,阳光城坚持以收入为基础,土地支出保持在30%到35%的比例。阳光城还进行了最极端情况下的现金流压力测试,即便今年不新增滚存、全部兑付、保持支出,当期现金流净额仍能保持几百亿的正值。
在投拓管理上,“集中供地”有助于平抑土地市场热度,也为阳光城带来了新的入场机会。“过去核心城市的土地分散供应,每次土地竞争都非常激烈。”管理层称,集中供应为阳光城进入一线热点城市提供了机遇。
成功引战后提出十年目标
过去一年,阳光城引进泰康成为战略投资人,成为地产行业下半场唯一成功引入险资战投的房企,入股比例高达13%。
4月5日,泰康保险集团与阳光控股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环保、教育、地产、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全方位深化合作能级,相互赋能,共建高质量发展“护城河”。
在前述业绩发布会上,泰康保险方面明确阐释了其投资初衷。“房地产是保险资金非常关注的行业,未来将是加速整合和向头部聚集的趋势。阳光城作为头部企业,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也是比较看好的。”
根据协议,泰康保险与阳光控股将全面深化和拓宽多个领域,努力为对方的业务发展提供战略支持、资源支持和全面服务,共同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
譬如在存量不动产领域,针对泰康保险已布局的项目,阳光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优先代建、开发的权利;在增量项目拓展上,将发挥在医养服务、产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符合双方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拓展合作。
在资金方面,双方将共同设立不动产投资基金(专项或组合型产业基金),用于投资、孵化相关项目;在信用债、非标、资产证券化、公募Reits等领域开展合作。在物业领域,双方将在物业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
有了“神队友”同行、加上公司的经营基础,阳光城做出了10年业绩承诺。
具体而言,2020年至2024年,阳光城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且前5年累积总数不低于340.59亿元;2025~2029年,承诺归母净利润数分别为101.72亿元、111.90亿元、123.08亿元、129.24亿元、135.70亿元。
与业绩承诺相匹配,阳光城还订下了两份5年计划:2020年到2024年底,坚持地产主赛道,把主业做大做强。2025年到2029年,在开发业务中保持优势,同时在住宅消费升级、新型城镇化、新基建、家居科技等领域开辟第二赛道。
在年度业绩发布同日,阳光城宣布将分拆物业公司“阳光智博”赴港上市,为业务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升阳光智博竞争优势。资料显示,阳光智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利润总额2.26亿元。
2021年,是阳光城十年业绩承诺的启动元年。站在新起点,阳光城将继续守住“规模上台阶、品质树标杆”的战略初心,平衡好企业规模增长、利润提升和负债改善。围绕与新股东的十年之约,开辟新赛道、铸造稳健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