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卓/文
2023杭州亚运会已是近在眼前,持续2年多的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将再次迎来重量级的大型洲际综合性体育盛会。作为一名上海智库行业研究人员,笔者对杭州亚运的体育赛事内容充满期盼,同时也期待这一盛会对长三角周边经济发展,尤其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拼下28枚金牌之后,中国队在奥运会的金牌数就长期居于前列,随着冬季项目竞技水平的逐渐提升,中国在顶尖体育人才的层面已经站稳体育强国的地位。在亚运赛场上,中国队的综合竞技表现也长期处于霸主地位,这些传统优势项目在中国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尽管笔者称不上是“硬核”体育迷,但也会密切关注比赛的进程。诚然,在一些大众关注度和商业化程度较高的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中,中国队目前处于低谷期,但也正因如此,笔者期待中国队通过亚运会的舞台赛出风采、以赛代练、通过与亚洲强队的较量找到并正视差距、走上持续进步的正轨,并逐步赶超。
此外,杭州亚运会的一些创新元素也吸引着我。本次亚运会将首次引入电子竞技项目,年轻人深度参与的虚拟体育项目将登上洲际综合体育赛事的舞台。前不久国际奥委会也宣布成立电子竞技委员会,凸显出国际体育界对于虚拟体育的重视,而中国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之一。在和笔者年龄相仿甚至更年轻的群体中,对于电子竞技进亚运已经表现出了十足的期待,在一些主打年轻化用户的视频网站上,时常出现对电子竞技现场解说的调侃(在商业化电竞比赛中,解说员通常称呼选手的虚拟ID,但在亚运会一类的官方赛事中,需称呼选手的尊姓大名),这些微妙的“文化碰撞”令年轻观众感到趣味又新奇。电子游戏过去被视作洪水猛兽,电竞选手有时仍被看成“网瘾少年”,但这些选手在大众玩家群体中人气爆棚,他们和千千万万普通体育运动参与者走得更近,他们身上往往折射出普通人的真实感。
霹雳舞也是本届赛事令人翘首的新项目。在过去,很少有人将霹雳舞和体育竞技联系起来,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文体不分家”这一观念。当前网络上流传的许多早期文艺演出视频中,就有一些成名演艺明星跳霹雳舞的片段,相较于当年这些节目对中国人带来的视觉震撼,现在看起来则有着更多的泛娱乐意味,也难怪在视频网站的“弹幕”中常见到粉丝们津津乐道。在当前全民健身的大风向之下,群众的选择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竞技项目,瑜伽、舞蹈、包括街舞等也是许多人健身塑形的方式,游戏厅的跳舞机、居家的体感游戏机也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见惯了传统舞蹈表演的观众一定会好奇:霹雳舞还有职业选手?职业霹雳舞选手跳起来会是什么样?期待霹雳舞项目成为本届亚运会中亮点,借助其独特的观赏性,连通体育、文化、娱乐,促进全民运动健身的开展。
除了体育赛事内容本身,亚运会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同样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笔者长期关注长三角地区的各产业发展,浙江作为制造设备、新材料、商用及家用电器、五金、工艺品等产业水平和集中度较高的发达省份,使得杭州承办亚运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的今天,笔者和身边的亲友、同事,都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地缘政治和整体经济形势等因素带来的挑战,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承受和化解这种挑战——而亚运会作为足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走势的大项目,也承载着地方乃至周边地区对于基建、基层治理、民生改善和长期发展的期许。随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继承办过世界性综合体育赛事及大型展会,未来如有更多新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借助类似的机会实现城市发展水平的大跨越,不断拓展城市的边界、深化城市的内涵,将有助于国内涌现出更多的城市能够孵化出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培育一批中高等收入的工作岗位、承载住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梦想与发展机会。
杭州作为承办过G20峰会的发达城市,对于类似的大型项目已有丰富经验。笔者从相关调研中了解到,杭州为不同的亚运场馆设施均规划了亚运会之后的持续使用方案,有的将作为新的地标建筑继续发挥作用,有的将转化为服务市民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有的考虑到未来的拆除工作已经提前使用了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建筑工艺。
而在这些场馆背后,凝聚着超越了体育场馆和体育赛事的宏大蓝图——笔者衷心祝愿杭州亚运会圆满成功,并期待这一盛会不仅为“硬核”体育迷呈现精彩的竞技比赛,也为“伪球迷”献上丰富的文化娱乐大餐,更能肩负起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愿景,让红火的体育赛事顺应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美好生活、公平竞技和发展机会的向往,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