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可信区块链十大案例”的第八名: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中经天平事业部的“司法电子证据云(真证)”。
其实,“司法电子证据云”上线的消息,咱早在前几年就从新华社的报道中看到了,不是我官司缠身才关注这块,而是因为这个平台带着百分之百的区块链基因。记得当时看的消息很简单,大概是说这个平台用于支持企业从用户端批量上传数据信息与证据文件,系统自动进行认证时间绑定、第三方云存储、司法鉴定预备份、区块链防篡改等技术手段,能有效解决电子证据真实性被质疑的法律问题。
说白了,“司法电子证据云”说白了就是一个身兼“证据固化+云公证+网上裁判”三项职能的智慧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独立公正、高效便捷、安全的证据保全公证、证据固化、在线纠纷解决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因着“司法电子证据云”具有主体中立性、技术权威性、系统创新性等特点,在研发推广阶段就已在互联网版权、互联网金融领域被大量应用,获得一批行业指标型商业用户和司法机关用户的共同认可。
不过,这个平台跟老百姓关联度最大的,可能还是遗产一事。遗嘱的笔迹鉴定,一直是引起遗产继承纠纷的关键所在。以曾经的亚洲女首富,香港“小甜甜”龚如心为例,为继承丈夫财产,因真假遗嘱而引发的“争产风云”引得世人瞩目。在经历与公公打官司两次败诉后,2005年7月,龚如心上诉至香港终审法院。最终,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正式向香港东区裁判法院申请,撤销龚如心涉嫌伪造及使用假遗嘱等三项控罪,法院裁定龚如心可合法继承其夫王德辉估值近400亿港元的遗产。然而,2007年龚如心去世之后,又是两份真假难辨的遗嘱使其830亿港币的巨额遗产再起争端。
众所周知,相对于法定继承而言,遗嘱继承是被继承人积极主动地进行遗产安排,但遗嘱鉴定样本一直是法律上的难点,一是样本与立遗嘱时间存在一定时间差距,鉴定机构是难以做出鉴定的;二是只要对方当事人对样本真实性提出质疑,就不可以作为样本使用。在这个问题上,笔迹鉴定几乎是一个死循环:“鉴定——需要样本——样本达不成一致——需要鉴定”。
如果在订立遗嘱的同时,数据可以先通过“司法电子证据云(真证)”进行确认,就可以有效避免笔迹鉴定中的死循环的发生。
在千呼万唤中,“司法电子证据云(真证)”与“中华遗嘱库”的重要基础设施——“遗嘱司法证据备案查询系统”不久前终于上线。该系统是将中华遗嘱库登记系统对接到“司法电子证据云(真证)”,从遗嘱库上传的数据信息与证据文件,通过电子签名,系统自动进行由国家授时中心授权的可信认证时间绑定,通过第三方云储存、司法鉴定与备份、区块链防篡改等技术保障手段进行电子取证、存证。
遗嘱登记前,该系统会自动对登记设备和网络环境进行多项技术检测,同时利用区块连技术对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以防篡改。也就是说,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时,遗嘱数据将同步生成为唯一数据字符串上传到“司法电子证据云(真证)”平台,确保立遗嘱时间上的唯一性,同时由于采用的是字符串和分布式存储,也保证了遗嘱内容的保密。
而当遗嘱发生纠纷时,当事人既可以下载后递交法院,同时平台也支持法官在庭审现场进行在线调取、播放、验证等功能。打个比方,之前人们打官司会遇到笔迹鉴定麻烦,往往拿着法院调查令到处跑,花钱花时间,现在法官可以当庭在遗嘱司法证据备案查询系统下载。
遗产一事不知闹出过多少人间悲剧,如此说来,“司法电子证据云(真证)”能为身后事加一道锁,区块链技术能为财产多一份保险,也算功德无量,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