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归大海作波涛——党绝对领导下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深化协作促合力纪实
“涉未成年人案件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在该案中,我看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日前,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长阳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中,检察官化身“爱心妈妈”,借力村委会力量,结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项目,对孩子实行全方位多维度监管和关爱,这些做法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这意味着,检察机关不但要承担司法保护的职责,还要通过检察履职,最大限度推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落地见效,努力实现“1+5>6=实”的效果。
这个过程,既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良性运作的过程,也是全国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以担当精神和扎实工作赢得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与欢迎的过程。
一纸督促令,让甩手父母重新“上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伴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接到“督促监护令”之后的几个月,哪怕再忙,何某的父亲也会抽出时间陪何某聊聊天。而在此之前,何某的母亲长年在外,一年难得见上一面,父亲忙于生计,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何某不闻不问。
今年3月,福建省福清市检察院对涉罪未成年人何某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并向何某的父亲现场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要求其履行监护人责任。同时,由司法社工从心理疏导、亲子沟通、志愿服务等方面为其量身定制帮教方案,提供一对一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在福建,为确保“督促监护令”落到实处,检察机关组织建立了以办案检察官、派出所民警、所在学校教师代表以及青少年司法社工、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为主体的观护队伍,跟踪“督促监护令”的执行。
2021年5月,最高检印发《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督促监护令”工作的意见》。这一年里,全国检察机关就制发近2万件。而对近2万件“督促监护令”,检察机关绝不是一发了之,而是因地、因案、因家庭情况制宜,注重跟踪督导帮教,努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如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检察院为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制定为期3个月的专业化指导方案,采取学时积分制方式,通过“1+1”单独辅导、课堂教学、实境教学等,要求其积满30分必修分,确保学习效果可量化。“让‘失职父母’持证上岗,将监护状况有无改善、亲子关系是否修复等方面作为家长结业的重要标准,能够推动家长和未成年人共同成长,这种做法非常好。”江苏省人大代表刘卉认为。
基层的生动实践,来自科学的顶层设计——
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2021年5月,最高检与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全面开展家庭教育评估,对存在教育主体意识不强、教育方式不当、法治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的,强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联合编发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引导各地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套《全书》,帮娃娃筑牢法治信仰
“森森,过来洗澡啦。”连续催促了几声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三年级二班姜某的妈妈走出浴室来寻,发现儿子整个人陷在沙发里,正抱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下称《全书》)忘我地阅读。
这套《全书》于今年“六一”儿童节问世,是检察机关送给孩子们的一份“大礼”。《全书》出版后,不少代表委员都向最高检办公厅代表委员联络处询问此书的相关情况和购买方式。
一直关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收到《全书》后,就被书中涵盖全面的法治知识点和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的插图吸引。
“《全书》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点内容,聚焦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把孩子生活中会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都作了呈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很强。”李灵表示,《全书》内容契合生活细节,能在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全书》的问世,也让长期致力于校园法治建设的法治副校长们“如虎添翼”。今年6月的一天,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检察院检察长赵斌受最高检领导的委托,为最高检对口帮扶的格当希望小学送去了《全书》。
今年6月,云南省检察院在金岸中学开展赠书暨“检教共建法护成长”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图为该院副检察长戴富才向学校师生赠送《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资料图片
积极融入学校保护,检察机关一直在做、做了很多。
早在2018年10月,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预防性侵害的制度机制;加强对校园预防性侵害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处理有关违法违纪人员等。
为落实“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最高检会同教育部制发专门规定,全面推进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目前,全国已有3.9万余名检察官成为7.7万余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
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学校保护,也促进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目前,校园周边售卖烟酒等现象已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6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检察院收到一条群众举报线索,称该县一所学校附近的小商品店在售卖盲盒、刮刮乐等抽奖商品。该院推动文旅、教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排查,告知商户不得向未成年人兜售具有赌博性质的商品及“三无”产品,对有此类行为的商家现场查扣,并对涉事商家进行约谈,督促整改。
一个专项,让社会保护更细致
自2021年5月起至2022年12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要求各地检察机关通过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职责,助推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依法履职尽责。
今年5月26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8件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发布会介绍,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专项行动,正从全面实施阶段迈向巩固提升阶段,将不断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规定落得更实。
在这个专项行动中,各地检察机关针对宾馆、酒店等场所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高发问题,推动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6.6万余家住宿经营场所进行排查,对其中1.1万余家不履行社会保护义务的场所进行了处罚、整改。
其实,各地检察机关的探索远不止于此。
“专项行动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由于孩子们停留时间较长,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同样容易发生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姚琳告诉记者,今年8月,该院在办理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针对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监管漏洞,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排查,并启动此类机构工作人员的入职查询工作。经过排查,发现一名托管机构工作人员有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了处理。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范围广、推进快、工作细:自2018年2月起,最高检与共青团中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40个地区开展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并会同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加快制定全国首个《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国家标准》,倡导、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
一份建议,让网络保护更严密
在网络虚拟空间,未成年人同样面临各种风险,并且监管、保护、预防工作难度更大。
2020年11月,最高检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六号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
随后,北京、江西等地结合司法办案,围绕网络涉毒品音视频、网络传销等问题,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有效治理,起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网吧等场所是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接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监管无疑是重要一环。
今年8月,河南省长葛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一个未取得互联网经营服务许可证、长期接纳多名未成年人上网的“黑网吧”依法予以取缔,并对网吧经营者作出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个‘黑网吧’开在农村的一条偏僻小路上,位置非常隐蔽,也没有明显招牌,村子里好多孩子都在那里‘刷夜’,如果不是检察机关及时反馈,我们很难发现它。”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告诉记者。
原来,2021年10月,河南省许昌市检察院与该市中级法院、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会签《许昌市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线索移交办法》,规定有关部门发现经营者有违法接纳、招录未成年人行为的,须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将线索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单位或部门,检察机关监督线索处理情况,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规违法行为,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项试点,打通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主动融入政府保护,是检察机关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最高检积极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今年1月以来,会同民政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基层检察机关与民政部门深度合作试点,加大未成年人监护保障、关爱帮扶力度。
随即,这项试点工作迅速开花结果。
“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年5月,为破解农村涉未成年人犯罪时有发生、村域未成年人保护力量相对薄弱等难题,山东省高密市检察院与民政部门合作,选聘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热衷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擅长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村妇联主席、儿童主任等担任村级未成年人保护专员,履行本村未成年人信息动态采集、问题线索报告、补齐监护短板、参与观护帮教、协助社会调查、化解矛盾纠纷、关爱特殊群体、法治宣传教育等职责,汇聚成一股“家门口”的专门保护力量,共同推进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
与山东高密等试点地区同时,不少非试点地区也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年5月30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与区民政局共签《关于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深度融合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双方从共建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联合提升社工法律素养、合力加强监护干预等8个方面加强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汉阳区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
一批“全科医生”,为“1+5>6=实”夯实根基
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三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办案团队、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30余项殊荣……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凝结着重庆市检察机关“莎姐”未检团队10年的努力。2012年,重庆市的45个检察院设立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实现三级检察机关全覆盖。现如今,“莎姐”发展壮大为由416名检察官、1531名志愿者、51个观护基地、40个社工组织、100余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大团队,还形成了司法保护、精准帮教、综合救助、犯罪预防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莎姐”的出现,是全国检察机关加强未检工作专业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只有站稳脚跟,做好本职,才能以优异的司法保护融入“六大保护”的大格局,才能真正实现“1+5>6=实”的良好效果。而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离不开专业化、职业化的未成年人检察队伍。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司法机关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检察机关认真落实,截至目前,已有2207个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检察机构。
2018年以来,最高检已发布未成年人检察指导性案例3批13件、典型案例14批75件,举办专题培训15期,教育引导未检人员当好精通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的“全科医生”。
今时今日,除了“莎姐”,河北“琢玉”、四川成都“亮晶晶”、福建泉州“刺桐花”、湖北武汉“秦雨工作室”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未成年人检察优秀团队正在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柴春元 图片:田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