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承诺: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如何才能做到过目不忘,通读全书,综合个人的理解,我总结了以下收获。
1、从简单易读的书读起
每个人所拥有的基础知识是不一样的,所以接受程度也不一样的。那么读书也应遵守促进孩子成长的法则。那就是,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稍稍高出一点点,这样既不会觉得接受起来太吃力,也不会觉得内容太简单而没有成就感。
所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读经典固然重要,但是有些经典是很难读的,与其还未开始就打退堂鼓或读到一半就不再继续,还不如读一些虽然不是经典,但是对到达经典的路上有一定助力的书。
就好比王阳明的《传习录》,可以先读他人为宣扬他的观点而写的书,然后再去读他的原著,这样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而不是拿到原著后就对它望而却步!当然其他古典书籍和专业书籍都是如此,专业类书籍,可以从基础类书籍开始读起,这样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整体概况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可以再深入研读!
2、输出读书法
这个方法在我看来是“过目不忘读书法”的精髓,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读过了却不会忘呢?首先就是以输出为目的地去读。阅读完之后,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周三次的输出,那么你所读过的东西就很难忘记了。
接下来有4种常见的输出方法:
①边读边记
作者建议大家读书的时候,有启发的地方可以划线或写感悟写评论都可以,这样有利于加深记忆。而且作者认为,一本书,不求多,能有三处被我们划线就算值得,作者还推荐使用荧光笔来划线和用圆珠笔来写随想。
②讲书荐书
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和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分享,把部分内容和有感触的点分享给他们,或者直接把书推荐给他们。可以分享给一个人也可以分享给很多人,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分享,这样从另一个层面上也达到了多次输出的目的。自己加深和内化了所学来的知识,别人也能有所收获,是很好地加深记忆的方法!
现在自媒体时代,把书推荐给别人多容易啊,开个直播或录段视频分享内容,对你对他都有益!如果哪个观众对这本书感兴趣,说不定就去下单了,自己也能有一份不错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③名言发现感想分享
建议随时写。当自己对所读的内容有所感悟或者觉得作者的言语值得分享时,直接把名言和自己的感受统统分享出去,在分享有趣的观点的同时,说不定还能收获大家的点赞和留言支持,对自己无疑都是一次次的正向反馈!
像这样简短的文章,以微博和朋友圈的形式发布就很好!
④写书评或摘要
作者建议次日写!书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客观和严谨的,当天写可能会将自己当时浓烈的情感带入其中,对整本书的评价就会有失公允,内容会更加主观,那么对内容的整体把控就会有失偏颇!所以,建议次日写书评会比较好!
我个人觉得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当日写,但是先不要发表,等到次日或一两日后修改好再发表更为稳妥。
这4种方式,在我看来可以理解成费曼学习法输出部分的具体拆解,告诉我们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输出,我们平时也都是在四种方式中循环往复。
费曼学习法一般遵循四个步骤:确定目标,尝试输出,发现问题,真正掌握。
先确定我们自己要学什么;用最简单的语言把学过的内容输出,保证他人可以听懂;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讲述清楚的部分;再为这部分内容寻找答案,直至真正搞懂,并能讲述清楚,才能算是真正地掌握了!
这样的方式学习,目标明确、不易遗忘、知识简化,迅速掌握。建议大家使用!
3、读书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作者将读书视为最有价值的投资,它拥有着终身复利,买书要看的是整体的投入产出比而不是单本书的投入产出比。
你买100本书,可能只有5本书对你是最有利的。但是这1500元换来你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甚至改变了你的人生道路,那么这个投资就是价值最高的投资!
所以,大家对感兴趣的书,不要犹豫,想买就买,特别是有收藏价值的书。如果遇到不知道有没有购买必要的书,可以放在购物车里,如果一个月后依旧想买,那就立即购买,相信自己的直觉,它就是你需要的!
4、碎片时间读书法
作者将读书分为长期投资、中期投资、短期投资、超短期投资!他们分别对应着哲思类、方法类、技能类、报刊杂志类。
超短期类书籍,只需要用5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即可浏览阅读,比如在等车排队等红灯时。
而需要前后关联动用逻辑思维的书籍,则需要15分钟或以上的时间进行阅读。而作者认为,4个15分钟的“初始效应”和“末尾效应”的时间总和,是大于持续60分钟的有效记忆时间的,即是40分钟大于10分钟。
个人认为这件事还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效率更高,但是有些人则碎片时间效率高。这个主要在于,很多人压根就没有去利用碎片时间的意识,就更别谈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的时间利用率了,那内心根本就是不清楚的。
那么这里建议,没有利用过碎片时间的朋友,开启自己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之路。比如:坐车、坐飞机、等人、等饭……这些超过15分钟的时间段,把它有效地利用起来,你可以在这个时间段看手机,那为什么不能读点儿书呢?
就像作者所言,现在就是“信息爆炸,知识缺乏”的时代!信息会1年过时,而知识则是10年不过时。这就是新闻短视频和书本的主要区别,也是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重要标志!
太多人都用1个小时的时间去刷短视频了,然而却只有寥寥的几个人还在看书。
利用碎片时间,每天假设说有4个15分钟,一天1个小时,1周也能读完1本书,1年也有50本,10年至少500本,当你读完50本的时候,你就无法满足于一年只读50本了,会更多!更何况,我们一天浪费在手机上的时间又何止4个15分钟。那么,与读书相比,短视频会更有价值吗?
但是,我们又要保证信息的简短输入,所以,个人对此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给“信息”分配多少时间,给“知识”分配多少时间,以消除“信息”和“知识”的失衡状态!
5、重视偶遇、相信直觉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跟某本书偶遇的经历。比如偶然看到某个主播分享、到书店偶然遇到某本书、在社交网络看到有人在读、遇到的书评感悟、朋友的推荐等,从而开始去读一本书,而一读就放不下来,它把自己带到了另外一个自己未知的世界,获益良多!
爱读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我们每一次的偶遇,都有可能是我们潜意识驱动下的一次选择。如果我们对这本书不感兴趣,即使有人推荐也不会在意,而如果是自己觉得很喜欢或有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书,哪怕只是看一眼,也能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所以,相信自己的直觉。想读就去读,即使他人对它评价不好也没关系。就如李娟所说:读书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去读,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读书给我们带来愉悦,是所有读书收获的大前提。没有愉悦感的事情,谁能做得下去?不单单只是读书!
在满足愉悦感、求知欲的前提下,如果还能带来行为的改变,那将是读书的最大收获了!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共八个章节,其中对读书的收获、选书方法、电子书读书法、买书、推荐书目等都做了详细的讲述。其中多种读书方法都让我获益良多,如:熟睡读书法、兴奋读书法、趁热打铁读书法、电子书读书法、自我读书法、直觉读书法、串珠读书法、营养均衡读书法……
我只是将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写了出来而已。如果有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