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袭,上海面临抗疫大考。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的统筹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被调动起来,参与到抗疫的大局中。面对严峻形势,坚持就是胜利。健康报推出“抗疫访谈录”专栏,由本报上海采访组联合相关媒体对抗疫各环节的专家展开采访,共同回答如何尽早实现“动态清零”。
与病毒赛跑,就是要“以快制快”,在病毒迭代之前,能够在要求时间之内完成核酸检测,揪出传染源,才能跑赢病毒。如果将防疫比作一场战役,核酸检测就是打冲锋;这场战役持续时间长短、规模大小,取决于冲锋快不快。日前,本报记者、央视总台记者联合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赵靖。
记者
上海市为何高频次开展核酸筛查?
赵靖:按照“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就是要迅速将人群中的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上海市高频次开展核酸筛查,一是因为传染病发病具有一定潜伏期,仅靠一轮核酸筛查不一定能够“筛干净”;二是采样是否规范、试剂敏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筛查结果,所以要通过反复筛查,将传染源找出来,转运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机构控制起来,达到社会面清零的目的。
实际上,对每一轮核酸筛查结果的分析研判,能够精准指向问题较多的区域和环节,为下一步防控策略和核酸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合理调整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比如,上海市崇明区、奉贤区、金山区目前基本很少发现阳性感染者,那么就可以把重点精力和资源投入风险较高的区域。只有快速将传染源找出来,后续才能跟进流调溯源、社区封控、隔离管控等措施。
记者
上海市目前整体核酸检测能力如何?国家卫生健康委如何统筹调度资源?
赵靖:上海全市目前已具备每天超过400万管的核酸检测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外省市调集了4000余名实验室检测人员,以及相关核酸检测资源。为了提高采样速度,国家卫生健康委还从外省市调集了15000余名采样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数从江浙等地每天往返于上海。
大规模核酸检测涉及多环节、多流程、多步骤的工作,包括组织动员居民、核酸采样、运送样本、样本检测、信息上报等,“采、送、检、报”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也需要时间。因此,我们尽可能优化流程,压缩衔接时间,缩短出结果所需的时间。
记者
目前,抗原检测已经在上海市广泛应用,如何与核酸检测做好配合?
赵靖: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互为补充、互相配合,两种检测方式各有优缺点。核酸检测更准确,特异性和灵敏性高,但所需时间较长,需要耗费资源多。而抗原检测可以自行完成,比较方便,但灵敏性比核酸检测差。在疫情高流行地区,抗原检测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如果抗原自测结果是阳性,应当待在家里,等待采样人员上门采样,单人单管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缩短追踪阳性样本的时间。假设有1万个“10混1”方式采集的样本出现阳性,那么就需要追踪10万人进行复核。两者结合能够更高效、快速地发现传染源,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
文:健康报上海采访组
编辑: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