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世界读书日 | 敬一丹: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会帮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
2022-04-22 19:34  浏览:88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世界读书日

在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看来,读书、写书是她获得和传递力量的方式。她在这个过程中头脑激荡、心灵安宁,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生命。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敬一丹为我们带来她的随笔集《床前明月光》。书中,敬一丹以女儿的视角记录了母亲生命最后的时光。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不确定性,她希望这些关于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能给大家带来慰藉,和面对明天的勇气。


1

疫情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生命课

4月27日是我的生日,也是我母亲去世的日子。三年前的这一天,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我把她生命最后一段路程中的故事集结成书出版,取名为《床前明月光》。

对我而言,这次的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一种痛感的记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更清醒地认识了我的至亲,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生命。这让我明白,记录是有价值的。

后来,书稿写完了,我以为自己不会常常流泪了。然而,猝不及防,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直至今天,疫情的阴霾仍然笼罩着世界,我又常常流泪了。在疫情的背景下,一个名字、一句话、一个镜头、一封信、一首歌,都会让人百感交集。

我回想起2003“非典”疫情发生时,我和同事曾经在镜头前发声,为危机焦虑,忙得顾不上流泪。但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却突然变得很脆弱。

疫情逼着人们直面疾病,直面生死,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焦虑和彷徨。但毕竟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我们需要一种力量,通过倾诉或记录来彼此慰藉。于我而言,写书是我获得和传递力量的方式,我能够把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家里的孩子们、和读者们进行一个深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会有更多的共鸣和理解。因为在阅读中,我们能够获得营养;在阅读中,我们头脑激荡、心灵安宁。

如果说,和母亲的告别是我们全家人的必修课,那么当下的疫情可能也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生命课。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契机,通过沟通和释放来走出情绪的阴霾。

2

接受医学有限,才能平静面对疾病

完成这本书首先是在完成妈妈留给我的作业。她是一个有记录习惯的人,而当失去了这种记录的能力时,她在病床上对我说:“你把这段写写吧,我不能写了。”

《床前明月光》的书名是我在母亲病床前想到的。在病床前陪伴,是一个很痛苦的经历,我仿佛觉得妈妈一点一点走进暗夜。但是,即使是至暗时刻,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有光的,仿佛夜晚的月光一般。

妈妈还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我总是乐于看到心理医生的出现,心想:真好,病患多需要心理科学的帮助!医生看妈妈状态挺好,肯定地点点头。她环视着在床边陪伴的家人,说:“你们自己不要成为病人,得正常生活。你们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对患者不利。妈妈看到你们正常地生活,她也高兴。”

“你们自己不要成为病人”——这是太重要的一个提醒。面对癌症,很多人会有一种绝望感。还有希望吗?还有多少天?怎么办?这些,几乎每天都在折磨着家人。那种压力和无助,会让我们焦虑、失衡、茫然。

在医院的环境里,人的心情更容易变糟。清晨的门诊大厅,人头攒动,众声喧哗。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会立刻感到自己变小了,要被淹没了。周围也许会突然响起纷杂的脚步声,继而是一片沉寂,有人走了。周围静下来了,心里却一阵阵翻腾。接着,就可能是一个失眠之夜。在手术室的门外,等待,是一种六神无主的感觉,每一分钟都过得很慢。

医生跟我们说:要接受医学的有限。

接受,可能是调整自己最重要的方式。疾病是一种存在,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轮回,这些是人不能改变的事实。接受疾病和生命同在,接受医学的有限,才能让自己心平气和地面对疾病。

我试图调整自己,让自己尽量地正常生活。我意识到,在病床前陪伴的家人,也要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哪怕去阳台上转一转,去走廊里走一走,去餐厅吃个饭。

每当在病房里看着窗外的时候,我总能得到一种调节。窗外的天空、白云、清风,似乎可以稀释病房里的紧张空气,缓解药瓶、管子带来的特殊压力。医院庭院里的榕树、绿叶、彩色的花,都给人带来舒缓的感觉。大自然是可以疗伤的,每次拾一片红叶回到病房,似乎也能把外面的季节和时令变换带给病床上的妈妈。

3

生命不会因任何事停下它的脚步

陪伴妈妈期间,有一些持续进行的工作,并不能因为我身在病房而停下来。比如说,每半个月,我都要为央视新闻录制《夜读·节气》。新的节气一个个到来,我一次次录音。有时在妈妈的病房,有时借用护士的值班室,有时在医院招待所的窗前。趁着妈妈睡了,趁着有其他家人在床旁陪伴,等到环境安静下来,我让自己心平气和,面对着想象中的自然环境,读出寒露、霜降,读出清明、谷雨。读着读着,心情竟然变好了。

有关节气的文字写得都很美好。我在其中体会到了季节更迭中的哲思,寒来暑往中的悲喜。录节气,是我在妈妈病床陪护中的一种转换,终于能从病房各种输液管上抬起目光,望见窗外的春夏秋冬。一面是活力渐衰,一面是生机依然。生命的轮回悄然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着。

就在前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之声》重播了《床前明月光》这部有声书。这让我想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在听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另一方面,也许现在这样的书还是太少了,否则就不会用老的作品来重播。

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逝者渐远,留给我们的一切都将保持着生命的温度。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会帮助我们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这本书写的是昨天的事,但却是为了明天而写的。不论我们身处哪个年龄段,在面对明天,面对未来的时候,都逃不开生命的进程。生命不会因任何事停下它的脚步。疫情当前,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我也特别期待,大家能将对生命的思考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图:敬一丹提供

来源:健康报文化频道

编辑:于梦非 魏婉笛 张昊华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发布人:33fc****    IP:139.201.1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