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推动中华传统哲学内部对话
2024-10-19 13:41  浏览:929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0月12日,“庄学方法与前沿动态——兼与儒学对话”论坛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政治秩序”“庄儒比较”“核心概念”“近现代庄学”“研究方法”五个专题展开对话。

比较先秦诸子学说思想特点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与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是先秦时期两家重要的思想流派。在此后儒、道思想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砥砺而交汇,共同构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资源。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赵卫东认为,展开庄学与儒学的当代对话,是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精髓、推进中国当代哲学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罗祥相从儒家与道家经典文本中的关键概念入手,探讨了儒道在道德修养论上的差异。他认为,儒道对“德”“命”“性”的不同理解使二者的道德修养论产生差异。庄子的道德修养论主张护持人的同德与常性,尊重人与万物的殊德与殊性。孟子与荀子则将道德性或自然本能认定为人的本质之性,只具有共性的思想视野。整体而言,道家的道德修养论是“适性复命归德”的先天修养路线,而儒家的道德修养论存在“知命存性成德”的先天修养路线和“知道化性成德”的后天修养路线的差别。儒道两家对“同然之命”与“差殊之命”理解的不同,是其修养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邓联合围绕“无限”这一术语在《庄子》及其他早期文本中的用法,探讨了庄子与儒家在人性论问题上的差异。他认为,庄子理论主要涉及生命哲学和政治哲学,儒家对“人性”有更多的讨论,对政治复杂性的认识则主要集中于道德和伦理层面。庄子对“无穷”问题的思考涉及本体、时间、空间、运动、知识以及生命存在等方面,体现了庄子对世界本质与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深刻洞见。

对先秦政治社会变革的思想回应

儒、道学说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本质上是对这一时代政治社会变革作出的思想回应。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比较了老子、孔子、庄子对秩序议题所作出的哲学回应。庄子以原初宇宙经验为秩序起点,直面原初宇宙经验的分化,在“治出于二”的状况下提出内圣外王,即内教外治的秩序构想,这一构想不同于回归原初秩序经验的“主之以太一”思路。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郭美华从“他者”哲学视角比较了孟子与庄子的哲学得失。孟子建构的理想、普遍的道德秩序,缺少突出个体主观体验与主体性的“我”这一环节,而庄子则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道德和政治秩序的文明世界观念。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助理教授许家瑜从文学与哲学的交叉视角分析了庄子的秩序观。她认为,《庄子》中的“重言”作为一种特殊写作策略,看似庄重严肃,实则是以虚构重构真实。“重言”现象中蕴含着对语言、意义和历史的思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副教授陈之斌探讨了《庄子》中的“支离”意象。庄子主张的关于身体、德行、语言等观念,都体现出“支离”的特点。从消极角度看,这种“支离”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背离与抗拒;从积极角度看,“支离”则意味着一种新观念的倡导。

探索庄子研究的多种阐释路径

经过现代学科范式的洗礼,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发展促进了古典哲学研究。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李智福以章太炎与牟宗三对庄子的不同阐释为视角,展示了章太炎哲学与牟宗三哲学的高度相似性,以及这两种近现代哲学体系与康德哲学、佛教唯识学的密切关联。此外,他分析了章太炎与牟宗三对庄子的阐释,以及在存在论、认识论、工夫论、辩证法、道德主体性、思想渊源、哲学家境界等方面各自形成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新文考察了金岳霖由庄子与惠子之间濠梁之辩引发的认识论问题。他介绍,金岳霖在《知识论》中提出“不同的官能类”问题,分析了知识论的“唯主方式”局限,进而提出“正觉中心观”这一“超然”立场,以回应濠梁之辩涉及的哲学难题。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邹晓东注意到,近年来,庄学研究领域表现出多种研究方式齐头并进的态势,同时,由于跨学科视角和方法的介入,开辟了多种阐释路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威威展示了“流变”与“关系”视角在庄子研究中的阐释效用。庄子的“齐物”观念包含“平等”和“一体”两个层次。总体来看,《庄子》外、杂篇的“至德之世”扩展了庄子的万物平等观念、万物一体观念以及老子的“复归于朴”观念。

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书刚解读了《庄子·人间世》等篇中的部分文本,认为文本往往隐含着与字面义相反的作者意图。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玉彬认为,庄子思想是独特且自成一体的,由于其哲学观点多样、解释和应用空间广泛,学术界在庄子研究中形成了不同认识和解读。阅读《庄子》时应避免过于僵化的理解方式,不强求理解共识,这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特征。

论坛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

本报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朱禹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韩卓吾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


发布人:ce6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