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五步法,帮青少年拒绝自伤
2023-02-03 15:11  浏览:397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15岁的小夏由父母带着来到了门诊。当时天气还很热,小夏却穿着长袖上衣,用来遮住手臂。

原来,每当心情不好时,小夏就会割伤自己的手臂,导致她手臂上布满了新旧伤痕。

通过问诊和精神检查,医生确诊小夏患有抑郁症。

自伤行为是抑郁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小夏割伤手腕,不是为了自杀,而是为了缓解抑郁情绪,临床上称这种自伤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近年来

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很多患者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行为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

自杀风险高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一种行为。

  • 狭义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包括无自杀目的的自我伤害,比如通过抓、咬、撞击、针扎、割伤、烫伤,或服药、喝酒、喝酒后服头孢药物等方式,来伤害自己。

  • 广义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既包括显性行为,比如直接身体伤害、进食障碍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危险和冒险行为等,又包括隐性行为,如过度使用网络,为了报复父母不上学等行为。比如小夏,既有割伤手臂的显性自伤行为,也有无视眼疾治疗的要求继续使用手机的隐性自伤行为。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是自伤而非自杀,就放松了警惕。其实,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

希望家长们重视孩子的自伤行为,面对孩子的自伤行为时,不要说“没有关系”“不会死”这样的话。




往期相关内容: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孙春云

制图:李诗尧

编辑:梁婧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9bf2****    IP:117.173.9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82602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