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晚托的时间,我用来讲解上周的计算错题,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计算充满兴趣,除了设计出有趣的练习类型外,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于是我将一位同学的错题拍出来,请同学们对照错题进行分析,再上台讲解,就把这样的由老师讲练为主的课堂纯粹变成了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讲练的课堂。看起来实质并没有变,依然是讲练,但是效果却完全不一样,究其根本,是因为有老师的讲学生听变成了学生的讲学生听,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开口去表达,这样讲的学习方式虽然老旧,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对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有重要作用的。当学生上台评讲的时候,他一般会针对自己的错误点给出正确的提示,特别是关于简算的题目,不同的学生用到了不同的方法,但是都能将答案分析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这节课的计算评讲,梳理出学生的错误点。一是口算中对于运算顺序的把握,如5×0.6÷5×0.6,学生容易算成5×0.6的积÷5×0.6的积,这里通过对比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其次是0.3的平方,学生容易得到0.9,也就是忽略了0.3的平方是两个0.3相成;再比如1-1÷5,学生容易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往后的练习应该在运算顺序这一类上下功夫。第二是关于方程的计算我发现学生是没有梳理清楚的,因此在解决方程的时候都是用机械的方法凑出结果,而忽略了为什么要这样算,尤其是带分数的解方程,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学生的通分约分这一类问题完全没有过关,导致分数问题几乎无法动笔。第三,就是学习习惯的问题了。书写的时候乱涂乱画,在约分的时候,最后的商并没有写清楚,堆在一起会造成认知错误;计算的结果不约分等问题也严重存在。
反思这些,我想后面的是继续每天练习,还是慢慢地将计算进行梳理分类,逐一过关?整个来看,学生的认知能力下降是导致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艰难,尤其是他们基本忽略掉思维的过程,总是粗暴地呈现一个结果则令人更加苦恼。强化思维过程的呈现,这将是近一个月来需要重点落实的事情,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努力,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