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间艺人,我们有情怀、有责任、有能力将‘板凳龙’传承下去。现在,‘板凳龙’的道具图纸已制作完毕,相关资料收集和授徒传艺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近日,在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洪孝向前来回访的大足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
几个月前,“板凳龙”曾面临失传威胁。“大足区共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6名……”翻开《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非遗保护状况整体较好,但喜中有忧。“双桥‘板凳龙’、石工号子等现有传承人年迈力衰,已不具备传承能力……”大足区检察院摸底调查发现,部分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存在未制定或实施项目保护规划,项目资料登记、整理、建档不全面,未及时推荐代表性传承人等问题。
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行动随之展开。2022年5月,大足区检察院对上述线索立案,并向有关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履行辖区非遗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督促保护单位制定具体规划,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收到检察建议后,有关部门对该区73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逐一排查,督促27个镇街制定非遗保护年度计划,并邀请相关专家及代表性传承人制定抢救性保护工作方案。
竹雕、剪纸、棕编……2022年9月,在大足区检察院、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相关镇街负责人一一介绍了非遗保护项目进展和保护规划。会上,李洪孝当场表示,他愿意“跨界”探索,担起传承“板凳龙”的使命。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双桥“板凳龙”抢救性保护工作方案》顺利出炉。根据该方案,相关单位将筹集资金5万余元,用于收集资料、制作道具及文化汇演等传承活动。
此外,记者了解到,大足区少数非遗保护缺乏规划、部分项目保护单位不明确等问题已得到解决,相关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也取得明显成效。
“希望检察机关继续能动履职,加强对非遗项目及传承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更多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大足区政协委员张宣梅说。(检察日报 要闻版 满宁 马弘 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