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钦法院执行局接力执行一起赡养费给付案,法官郑雪琼锲而不舍为双方解心结,让老人老有所养、心有所依——
一场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接力跑”
看着大门外飘起的雪花,藏族阿奶此里反复问敬老院工作人员:“郑法官她们今天还会不会来?上次大冷的冬天,她们还给我送来了赡养费,说是让我好在过年前买件新衣裳。”
此里阿奶话音刚落,熟悉的声音就传到了耳旁:“此里阿奶,我们来看您了,祝您新春快乐!”云南省德钦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郑雪琼和其他几位执行干警又到敬老院来看望此里阿奶了,她们给老人带来了继女们支付的赡养费。这已经是此里阿奶与德钦法院执行局打交道的第27个年头了。
1997年,时年59岁的此里阿奶体弱多病,又无固定收入,仅靠已故丈夫单位每月70元的补助无法维持生活,便将继女杨某某、和某某二人告上了法庭,要求她们履行赡养义务。在法院调解下,此里与两个继女达成了抚养协议,每月每人各自给付赡养费50元。可是刚开始执行,案件就陷入了僵局,因为双方家庭矛盾较深,两个继女不愿意给付继母赡养费。
一方面此里阿奶无依无靠、老无所依;另一方面两个继女心结难解、拒不履行。为化解家庭矛盾,德钦法院执行法官来到两个继女的家中,耐心劝说,让两个继女同意了尽快履行义务。临近履行期限时,杨某某、和某某又以每月给付太麻烦,要求每半年履行600元,每年12月31日履行完毕,法院再次组织双方协商,对履行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但之后杨某某、和某某总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按时履行赡养费。为解此里阿奶燃眉之急,德钦法院一方面加紧赡养案件的执行,另一方面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
当时案件的承办法官阿争还对这起棘手的执行案件记忆犹新:“法院向两位被执行人送达限期履行通知,告知她们不按期履行将会承担的法律后果。被执行人带着明显的对抗情绪,故意把600元的赡养费换成一大袋零钱交到执行局。”面对眼前一大袋子零钱,阿争严肃批评教育了两姐妹,讲法律、讲道理、讲人情,让她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当地政府也为此里阿奶提供了基本保障,让她到敬老院安享晚年。
往后多年,此里阿奶还是会如期来到法院申请执行,执行法官也一代代接续执行。郑雪琼接过接力棒时,被反复叮嘱:“案件虽小,但法院绝不以事小而不为,我们不能因为案件标的小、路途遥远就有所懈怠。”
此时,杨某某、和某某二人分别生活居住在昆明、香格里拉等地,与申请执行人此里阿奶居住地德钦县相隔几百公里。郑雪琼考虑到此里阿奶年事已高,两个继女也年纪渐长,为了弥合修复这段没有血缘的母女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她多次长途奔赴昆明、香格里拉向被执行人释法说理,还向其所在单位发函,让单位帮助说服教育做工作。
在法院二十多年的坚持下,两姐妹的态度也开始有所改变,能够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每当执行到赡养费,郑雪琼总是第一时间把钱送到此里阿奶手中,让八旬老人老有所养、心有所依。
一起案件对于法官来说也许只是茫茫案海中的“小案”,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却是一件影响生活甚至人生的“大事”,“小案不小”需用心办理。
郑雪琼说:“鲍卫忠是我敬佩的执行法官,他的英模事迹深深感动着我,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和鲍局长同样都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做法院执行工作,处理的都是林林总总民生小案,我把手里的每一桩案子落实了,心就安了。”
郑雪琼还有个小小的心愿,此里阿奶的赡养费给付案已经在德钦法院执行局“薪火相传”了二十多年,她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当事双方真正消弭心结、握手言和,把这起执行案件终结在自己的手里,让此里阿奶母女实现团圆。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唐燕 | 封面设计:张明翠 | 编辑:段茜茜 邱梓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