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清晨7点,一声声清脆的口哨声在常德街头响起。
听到这熟悉的口哨声,盲人技师邹元华就感到心安。他知道,这来自“口哨哥”的哨子声,告诉他可以放心过马路了。
这位被群众亲切称为“口哨哥”的交警名叫曾祥富,是常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四级高级警长,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称号。5月25日,作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获得者,今年56岁的曾祥富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
“将平淡的工作当作艺术来经营,让我的口哨会说话。”面对至高荣誉,从警36年的曾祥富说,他要继续奋力吹响口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交通出行中感受到安全和幸福,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担当时代责任。
创新“口哨+手势”,美妙哨音保道路畅通
芷兰路口是常德市城区交通流量最繁忙的交通路口,周边有常德市最大的中小学校、最密集的居民小区,每天车流量近40000台次。由于南北方向道路狭窄无法设置提前左转道,高峰时段,仅凭交通信号灯无法确保畅通,稍不注意,路口就会瘫痪,交通压力十分大。
2016年3月,50岁的曾祥富卸任常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后,主动要求来到芷兰路口指挥交通。
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的曾祥富,休息时爱吹萨克斯、葫芦丝。“我热爱工作、热爱音乐,于是找到一种通俗易懂的交通指挥方法,将音乐融入工作。”经过反复观察研究,曾祥富创新推出了“口哨交通指挥五步曲”交通疏导法,可以根据路口各方向车流量的大小,用吹哨子配合打交通手势的方式传递“停止、直行待驶、直行、左转弯待转、左转弯”五种交通信号,哪边车流量大,就优先放行。
哨音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十分有节奏感,司机听着曾祥富的哨音,沿着他手势指引的方向一辆接一辆快速通过。在曾祥富的指挥下,平常一个红绿灯只能走七八辆车的路口,可以提高到快速通行20到30辆车。
最初,曾祥富的嘴吹肿了,嗓子也发炎了,甚至进食都很痛苦。但他坚持了下来,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将口哨声音提升了20分贝,解决了司机驾驶室关闭窗户听不到交警口哨,或是低头族看不到红绿灯和交警手势的难题。
来来回回走上万步、指挥手势做上万次、嘴里口哨吹上万次,这是曾祥富日复一日在芷兰路口完成“三个上万次”动作。5年时间,他吹坏了108只口哨、崩坏一颗门牙,而在城区车流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芷兰路口的拥堵指数下降了60%,交通事故减少了45%。
“平安之声”背后,是36年如一日的坚守
“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这是曾祥富的“初心”。自进入警队第一天起,他就用行动践行着这个誓言。
无论烈日当空还是雨雪风霜,曾祥富都是每天最早到岗、最后下班的那一个。“早点到,早点准备,一旦交通堵塞了,有我们在,群众就不会有怨言。”曾祥富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多年如一日坚持早晨6点起床,7点提前到达执勤岗位。每年的春节、清明、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交通警保卫工作中,他总是主动放弃或调整休假,毅然守护在一线,吹响“平安之声”。
“曾哥的哨声和双手给我一种安全感。”盲人邹元华早晚都是由曾祥富主动护送过马路,久而久之,已经习惯了曾祥富的哨声、脚步。
在执勤执法中,曾祥富宽严相济,坚持原则、耐心解释、寻求理解。2020年3月,一名中学生无证驾驶无牌两轮炸街摩托车在路口被曾祥富查获,曾祥富耐心地进行了半小时交通法知识教育,这名学生认真接受了教育、心甘情愿接受了处罚……
36年来,曾祥富先后纠正和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2万余起,行政执法6000余起,始终保持着“零投诉”纪录,先后收到受助群众送来锦旗300多面,网友点赞、发帖上万条。
36个春夏秋冬,小曾成了老曾,岁月走了,曾祥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初心却一直在路上,他说,他和马路的情缘还将继续……
来源 | 湖南公安
投稿邮箱:gabxc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