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是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科学调整,体现了防控政策因时因势调整的动态管理思路。但要认清的是,我们打的是一场运动战,也是持久战,前期准备再充分,还是难免遇到新情况、面临新挑战。对此,既要落实好“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对公众的疑问、科学的难点、现实的短板,又要加大力度予以解决。
这段时间,各地经历了感染人数大幅攀升的阶段,群众就医用药、重症救治需求随之凸显。呼应这些需求,医疗系统迎战重症高峰,药监部门快速审评审批防疫药械,医保部门持续保障新冠治疗,各有分工、步调一致,为的就是最终战胜疫情。正是对公众关心、关注话题的高度重视和回应,促使各项防控工作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一股劲。
针对前期发热门诊就诊量攀升,采取发热门诊“应设尽设”、简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开设便民发热门诊等措施,力促实现平稳过峰;面对肺炎救治需求的增加,持续加强医疗机构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统筹配置医疗资源,确保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面对公众疑问,权威机构和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科普,及时引导公众科学认知新冠感染,消除恐惧心理。回应百姓关切,突出工作发力重点,才能实现“乙类乙管”的平稳过渡。
也要看到,老百姓还有一些疑问亟待得到科学解答。比如,当前多地宣布已过新冠第一波感染高峰,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疫情,何时到来?个别热门药物没能通过谈判进医保药品目录,会不会影响患者救治?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不同医院掌握的重症率有差别,计算全人群重症比例需要先统计出大样本数据,对此全社会也期待尽早知道答案。
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统一思想、科学防控、提振信心,找到杠杆的平衡点,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当前,在街头巷尾、商场集市、工厂车间,在各行各业,很多人在“阳过”之后已经铆足了干劲儿。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继续抓好用好“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持续科学地构建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对病毒变异加强监测,打有准备之仗,迎着曙光向胜利前进。
文:叶龙杰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