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效。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具体内容快和小编一起来看——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十年取得十大进展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十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了十大进展: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制度体系完善健全,全国教师队伍实现了量质齐升,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强化,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建强,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走向深化,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教师队伍短板加速补齐,教师工作与信息化不断融合创新,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持续浓厚。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
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中央编办四局副局长张文斌介绍了十年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
张文斌表示,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014年,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深入调研,在2009年将农村标准提高到县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县镇标准提高至城市水平,实现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统一。
此外,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多项措施,明确要求按照标准及时核定教职工编制,稳步推进各级各类公办中小学校机构布局优化,加强各类事业编制资源统筹调剂,重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育需要。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文斌说。
36万青年教师通过公租房解决住房困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多个文件,部署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配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指导各地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
一是做好公租房保障。部分省区专门印发文件,鼓励县(市、区)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建设公租房面向符合条件的教师供应,改善了一批教师的居住条件,为稳定教师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36万青年教师通过公租房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促进了教师们安居乐业、安心教学。
二是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各地按照国办文件精神,积极支持学校等各类主体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有的利用本校自有土地建设,有的利用存量房屋改建,建设筹集了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拎包入住,缓解教师队伍的住房困难问题,帮助学校和老师解决了后顾之忧。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60万套(间),能够解决7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截至2021年底,北京累计筹集共有产权住房房源约8.3万套,上海累计签约13.6万户,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也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符合当地申请条件的教师可以申请。
完善教师工资待遇长效联动机制
任友群表示,将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新文章,持续打造“大国良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
一是写好“严师篇”,强化价值引领,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严守行为底线,追求高位标杆。二是写好“强师篇”,实施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强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教师数字化学习。三是写好“惠师篇”,推进职称改革,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完善教师工资待遇长效联动机制。四是写好“尊师篇”,完成《教师法》修订,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持续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在打造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道路上
迈上新台阶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教授钟秉林对十年来教师工作特点和成效进行了点评。
钟秉林表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有力支撑起了新时代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钟秉林感受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五大特点:一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师德师风建设更加健全,三是培养培训质量显著提升,四是教师队伍治理更加高效,五是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当前,教育事业面临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新的机遇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目标,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对此,我们充满期待。”钟秉林说。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见习记者 程旭)
责任编辑|王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