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等。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纲要》要求,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强化科技标准支撑和物资质量保障。持续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控传染病跨境传播能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4个食养指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4项食养指南,鼓励居民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运用指南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
地方
曾晓芃任北京市疾控局局长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网站显示,曾晓芃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兼),北京市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此前,《“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中提出,北京将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按照中央疾控体系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成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浙江推进“浙派中医”走向国际
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高质量推进中医药“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高水平合作计划、服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文化传播计划、产业促进计划等四大具体计划,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广东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有新方案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修订形成《广东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2023年版)》。新版《方案》对接种原则、接种方案、其他事项等作出规定,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等22类疫苗的疫苗作用、推荐接种人群、免疫程序等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据新版《方案》,2023年,广东新增一款疫苗。该疫苗为2022年新上市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
江苏出台9项惠民医保政策
江苏省医保局近日发布消息,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江苏省医保局出台9项利企惠民政策举措,主要包括:将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大力促进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公开透明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支持互联网医药服务发展,支持创新药品耗材尽快上市,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支持力度,让更多群众享受更高水平医疗保障,继续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落实新冠感染患者医疗费用待遇保障。
科技
19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被确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贾建平团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一位19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年轻的病例。相关论文在1月3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经过全基因组测序,未发现该患者携带任何风险或致病基因突变,同时找不到其他引起记忆障碍的病因如遗传、感染和系统性疾病。贾建平指出,应该更加关注的青年人脑健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青年人在生活中应注意健康饮食、避免酗酒、吸烟,多参加体育活动等。
心脏发育全周期多组学图谱绘出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校长、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志斌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绘制出心脏发育全周期多组学图谱。该研究结合了人和小鼠心脏发育多时点的组学数据,阐述种属之间的心脏发育相似点和差异之处,为深入挖掘心脏发育关键因子、心脏出生缺陷的病因鉴定提供了组学基础。
国际
土耳其强烈地震造成上千人死亡
据新华社消息,土耳其灾难和应急管理署2月6日发布消息说,该国东南部地区当天清晨发生7.7级强烈地震。截至2月6日21时14分,据土灾难和应急管理署发布的数据,地震在该国已造成至少1014人死亡,2824幢建筑倒塌。另据叙利亚卫生部当天发布的消息,地震已致阿勒颇省、拉塔基亚省、哈马省、塔尔图斯省等中北部省份共237人死亡、639人受伤。
日本研发出促进脑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近日发表公报说,该所研究人员参与的团队研发出一种生物材料,该材料在动物实验中被观察到能促进脑部受损的实验鼠新生神经元的迁移,并能改善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
健康小提示
地震来了怎么躲?
室内“三不躲”:别往床下“躲”,别进衣柜“躲”,别靠窗边“躲”。
室外“三不躲”:别乘电梯“躲”,别入车里“躲”,别在楼旁“躲”。
户外“三不躲”:别钻桥下“躲”,别依电杆“躲”,别近山峭“躲”。
地震中正确躲避要把握“三间”原则:一是室内三角避震空间,比如内墙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二是户外平面避震空间,比如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三是人体屈曲避震空间,比如采用蹲下蜷曲、靠固定物、面部朝下、手护头颈、口眼微闭、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的自救空间。
编辑:徐秉楠
校对:于梦非
审核: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