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编辑邀请我写一篇关于《插图全程教学》的介绍文章。在我父亲去世后,这本关于插图艺术的教材修订后又一次加印了。这本书曾经获评“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可以说是父亲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插图全程教学》
插画艺术家的核心技能
记得以前他常会跟学生争执起来——这门学科是应该叫做“插画”还是叫“插图”?他坚持要把这个专业称作插图专业,因为他认为在文字中进行补充和阐述的图像不一定都是画出来的,有可能是照片或者“动图”(图2),如果只称作是“画”反而是将这个学科的范围狭窄化了。现在看来,他这个看法其实挺先进。在如今的插图应用场景中,确实是要求画面呈现出更多的可能。不同于其他教材更偏向于介绍绘画技巧、材料类的教学方向,这本书把重点放在了教授如何梳理与搭建画面的“骨架”上,帮助读者了解从事插图专业的学生是怎样按部就班进行训练的。
图2-插图应用拓展—电子读物插图《学艺》 李宁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它太“素”了,前面的插图史部分也是线稿或黑白画居多,这是因为黑白画恰恰是我父亲擅长的部分。他很喜欢明清小说中的绣像插图,常说“绘事后素”,特别倡导纯化的线条。作为他的“学生”,我的绘画入门甚至不是一般大家所熟知的素描色彩,而是临摹了很多任渭长(任熊)的人物线描(图3),因为父亲认为“形体并非只有西方素描那一种形式可描绘,线的虚实和黑白色块也可以创造’形’”。时隔多年,虽然当时在考学的时候让我花了好一阵子适应,现如今在走在专业道路上,却发现这是一条难得的捷径。
图3-於越先贤象传赞 (清)任渭长
插图的“骨架”是什么
很多专业人士说,即使都是从事视觉艺术行业,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也不相同,有人善长“造形”,有人擅长用色,事实上,寻找自己最擅长的艺术语言,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通过了艺术考试之后,要脱离实物写生、开始真正的艺术创作时,往往不知道要怎样开始。这也是目前国内美术教育的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过系统的梳理,找到一些具体有效的抓手。从插图的”骨架“入手就是一条捷径。
我们把眼睛所摄取到的图像信息提炼成由点、线、面组成的元件,然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其重新组合,构建出新的画面,一幅创作就完成了。这些元件就是前面所说的画面的“骨架”,很多不知道如何真正开始创作的学生只要通过了这一关,基本上就突破了写生进入真正的创作阶段。(图4)
图4-《树》插图 高荣生
如何构建一幅画面的“骨架”
第二章“适合于插图载体的表现形式”和第三章“人物形象塑造”,这两章占了本书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也就是本书所要处理的核心技术问题——如何构建画面的“骨架”。
第二章从表现形式角度来谈,将其划分为组线造型、黑白画、专业色彩三个部分,把由点、线、面这些基本的画面元素拆解成一个个专项训练的课题。
在组线造型中列举了规则线、不规则线、线的力感和动感等,中国艺术特别注重对线条的运用,通过线条训练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神韵和情感。
图5-《骆驼祥子》插图高荣生
黑白画部分是本书中我认为最有特点的一块内容。在画面中,黑白不但能构建物理形,也能塑造空间,黑白形和物象形有时候是相同的,有时候又是不同的,这完全取决于画家的取舍,而对于很多不擅长用色的学生来说,黑白形则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构建好黑白色块,加入色彩就会简单很多。换句话来说,即使是为了你的画有更多的受众,处理黑白关系也是重点。
图6-黑白的形状-高畅
专业色彩教学部分则比较感性,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承续着黑白画训练延展而来的。色彩教学也一直是教学难点之一。人眼对形状的敏感度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提高,但每个人对于颜色的感受能力差别可能会很大,例如网络上那个有名的“蓝黑裙子还是白金裙子”的测试,就说明有的人可以分辨出很多细微差别的颜色而有的人则不能。训练对色彩的提炼能力,是提高色彩修养的必要手段。(图7)
图7-色彩训练-书籍内页
第三章“人物形象塑造”从表现内容的角度来展开。多年前,网络还不发达,不像现在可以用搜索引擎直接搜出照片参考,我家里面直到现在还有几十本以前父亲收集的各种图片资料,按照建筑类型、人物,甚至不同职业的人物分类进行了整理。我经常在想,如果学画画的人去学表演,很多人应该也会是很好的演员,因为观察生活、观察人物已经是他们的习惯。这一章节也分了几个部分,例如人物种类和地域性的特点、人物的社会类型、行为动态和心理动态等(图8、图9)。现实的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发现,学生们观察真实生活的能力几乎要丧失了,脑子里充满“某种人、某种物就应该长成某种特定的样子”的固有观念。但事实上,只要仔细观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一章用丰富的教学案例讲解了练习的方法,通过这些专项训练,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
图8-人物种类—书籍内页
图9-不同人物身份的表现—书籍内页
本章节中对多角度造型和背影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讨论独辟蹊径(图10),教授了如何用特殊的视角表现人物的性格与特点,这些训练对提高画家的敏感度有很大助益。这一部分也是后面短语和短文插图创作的基础。
图10-多角度造型—书籍内页
开始真正的插图创作
在第四章“插图创作基础——短语视觉传达”的前言部分提到,在为一篇文章做插图时并非要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传达所有信息,而是通过段落选择,摘取有视觉表达意义的片段,往往集中在关键的语句中,也称“文眼”,即表达文章主旨之处。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在很多情况下,插图并非是文字的解释而是文字内容的补充,甚至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作为插图从业者,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图11)。
图11-短语视觉传达-书籍内页
在第五章插图创作中,阐述了如何将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语言”进行转换。这部分将前面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其中“图文形式”这一节是个亮点,将文字在视觉呈现中作为图形进行整体画面创作,无论是利用了文字的书法属性还是将整段文字在黑白构成中作为“灰面”应用(图12),在所有的绘画类教材中都是有独到之处的。
图12-字群图形化--《像山那样思考》插图-高荣生
在本书的最后列有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五工作室本科生教学大纲,完整介绍了在进入插图专业工作室后两年内的教学模式与内容。除了前面在图例部分放了很多我父亲学生和他自己的创作,这一部分也记录了我父亲和学生们的日常。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插图艺术,也能让更多人进行插图艺术创作。
图13-教学大纲—书籍内页
作者高畅,青年插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插图专业。 作品追求复杂多样性,热衷于各种材料和媒介的尝试,画作曾多次入选海内外各大插画展。 个人主页: www.changgao.co
《插图全程教学》
高荣生/著
【内容简介】
全书围绕着插图艺术的创作规律,介绍了插图的表现语言、造型方法、观察方法、处理图文关系的方法、插图的创作思路和准备工作等操作方法,使插图学习兼具有实用意义和学术意义。学生应用所学,可以发挥到很多方面,如相应于当代媒体中的多种表现手段和图文设计等,插图功能扩延能力使学生深深受益。
【作者简介】
高荣生,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主任。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