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溶液的渗透压
2023-09-13 11:33  浏览:1016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我们可以知道,麦粒在水中泡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浮肿,这是什么原因呢?造成麦粒体积增大的原因是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是说,水分子通过热运动进入了麦粒的内部,但如果麦粒的表皮没有孔隙的话,水分子也就不能进入麦粒体内。

这里,麦粒的表皮是一种半透性的生物膜,这种膜的特性是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禁止溶质分子通过。所以水分子在其热运动的驱使下通过麦粒的表皮,进入麦粒的体内,而麦粒体内的溶质却在表皮过滤下不能被挤出体外,就造成了麦粒体积的增大。其实,不但是种子的表皮具有半透膜的性质,生物细胞的细胞膜及其内部质体的质膜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说,生物体的细胞在淡水中,水分子就可以进入细胞内,这就是生物体吸收水分的过程。因此,生物膜可以使细胞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地吸收所需要的水分子,而又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

假如我们用这种半透膜封闭一定量的溶液,再放入淡水中,如下图,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淡水的势能要大于溶液的势能,所以半透膜外的水分子就会进入半透膜内的溶液中,去稀释溶液。因为半透膜内的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水中,所以半透膜内的溶液的体积就会变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渗透现象。所谓渗透现象,就是当我们用一种溶液和它的纯溶剂用半透膜隔开时,纯溶剂将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溶液中而将其稀释。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如图,用半透膜把溶液和纯溶剂隔开。因为溶剂分子进入溶液中,溶液的液面就会升高。如果我们继续增加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液面就会继续升高。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溶液的渗透能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如果溶液的渗透压的值设为N,溶液物质的摩尔浓度为C,单位是MOL/L.,R为摩尔气体常数,单位是R=8.34KPa*l*mol/l*k,T为热力学温度(K)







则,

N=CRT

溶液的渗透压到底有多大呢?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如,

25℃时,0.1MOL/L溶液的渗透压为,

N=C*R*T

=(0.1×8.314×298)K Pa

=248KPa

这个压强有多大呢?我们可以以此压强能举起的水柱的高度来参照.

我们知道,水柱的压强的公式为,

P=ρgh

其中ρ为水的密度(1.0KG/M^3),

g为引力常数(9.8m/s^2),

令P=248 K Pa,则,







也就是说,浓度为0.1 MOL/L的溶液的渗透压相当于25.306米高的水柱的压强.

而一般生物体细胞液的渗透压为近2000KPa,也就是说,这个压强可以举起近200米高的水柱.所以说,地球上的植物的高度不能大于这个数值,否则,顶部细胞将不能从根部吸收到水分.

有资料显示,地球上最高的参天大树的高度约为150米,低于这个数值.因此,有了细胞液的渗透压,地球上的所有植物,不管是低矮的地衣,还是巨大的参天大树,细胞都可以吸收到所需的水分.

如果我们从能量守恒的观点来看待渗透压的问题,就可以找出其中的能量转换的过程.麦粒的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对种子的表皮做了功.同样,植物的输送器管导管,在向高处输送水分时,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即水分子的势能要转化为水的引力势能.水分子的势能来自哪里呢?我们知道,来自水分子的热运动,而地球上的淡水来自海水.我们可以把淡水视为溶剂,把海水视为溶液,如果把它们用半透膜隔开,就会产生渗透压.因为淡水的势能要大于海水的势能,所以淡水才向海水扩散.海水经过太阳的照射,被蒸发到空中,变为云,变为雨, 落到陆地上,就变为淡水了.所以说,淡水的势能比海水高的原因是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因此,水的渗透压的能量来自太阳.地球上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就是这种能量的转化的过程.现在有人设想,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利用淡水和海水的盐差,即,海水对淡水的渗透压,建立水电站,其实,这也是利用太阳能的一种形式,和利用风能、水能发电没有什么区别。

发布人:3271****    IP:117.173.7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