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的时候,是2025年1月16日上午九点,距离我离开这个校园正好7天。在这七天时间里,一个20岁的小伙子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单人旅行,第一次住青年旅舍……收获了许多新奇且深刻的记忆。鉴于【卷帘大将】的提议,将经历写成文字,记忆就不易消散,我在旅程结束的六个小时后,决定开始写一些旅行随笔,文风自由,思想散漫。
飞机
从香港飞吉隆坡的飞机上
为了节约开支,本次旅程来回我都选择了廉价航空。1月9日下午三点十分从香港机场起飞,七点到达吉隆坡国际机场;1月16日凌晨两点从新加坡樟宜机场起飞,凌晨六点到达香港。可以说,飞机是承载一段旅程正式开始与结束的桥梁,登上一架飞机,意味着再次落地时,你将踏上一片新的土地,抑或是回到那片你熟悉的土地。
幸运的是,在桥梁中穿行的时间并不无趣。来回的飞机座旁都有能谈之甚欢的陌生人。
马来人
在没有见过现实中的马来人之前,马来人在我心中的印象是神秘的,疏离的。神秘来自于他们信奉的伊斯兰教,来源于伊斯兰女性的头巾;疏离则是听闻马来西亚宪法规定马来西亚华人不能参政,以及马来西亚华人在网络上一再强调的马来西亚的简称—大马,而不是马来。
神秘疏离的感觉在我遇到第一个马来人时便消散了。在机场,对于我“ATM机在哪里”的问题,一位马来女工作人员直接把我带到了ATM机旁,确保我顺利取钱后才微笑离开。在蓝色清真寺,裹着头巾的讲解阿姨生动风趣地讲解着伊斯兰教与清真寺,打消着世界各地游客对伊斯兰教的偏见。头巾不是与世界隔离的枷锁,而是宣告受到宗教庇荫与约束下最淳朴的友善。
危险
收到泰国缅甸的影响,发一条定位在马来西亚的朋友圈,会有人担心你在马来西亚的安危,社交媒体上会刷到各种“担心马来西亚安全”的言论。
我在吉隆坡遇到最危险的事情,是穿过一条八个车道但是红绿灯只有十秒的斑马线,以及被印度人骗进无趣溶洞花费15马币,还有一用着苹果手机但是需要我这个看着就不太有油水的穷学生帮他买长途车票的自称为丢了钱包的新加坡人。
清真寺
要问我对马来西亚的什么建筑印象最深,除了高耸入云的吉隆坡双子塔,就是各式各色的清真寺。我的马来西亚之旅从布城粉红清真寺开始,以马六甲海上清真寺作结。
不同清真寺各有其特色。粉红清真寺精致俏皮,国家清真寺庄严肃穆,蓝色清真寺纯洁生动,海上清真寺沉稳自由。
粉红清真寺
在粉红清真寺,我对于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的建筑充满好奇,随处观望,站在露台上还能眺望到不远处的“绿帽子”国家首相署。
国家首相署
在国家清真寺,我与同青年旅舍的香港小哥同行,在礼堂的地毯上盘腿沉思。
综我所见,我最最喜爱的还是蓝色清真寺——苏丹沙拉胡丁•阿卜杜勒•阿齐兹•沙阿清真寺,在此有专门的穆斯林进行建筑与伊斯兰教的讲解。此行之后,伊斯兰教在我心中并不是与外人完全隔阂,曲高和寡的世外高人,而是虽与众人观念不同,但仍会慈祥微笑的慈眉老人。在蓝色清真寺中,有电梯,有多间教室,有图书馆,有按摩椅……同行的日本人都称赞:“这简直是一间大学!”在祈祷礼堂中,有孩子在地上爬行游戏;祈祷礼堂外,有一对伊斯兰新人正穿着洁白的礼服礼裙步入婚姻殿堂。或许我们眼中“迂腐”的地方,是这个世界上一些人心灵与肉体的惬意归宿。
蓝色清真寺
在马六甲的最后一天下午,我坐在海上清真寺外围的石坝上,面前是缓缓流淌的马六甲海峡,渐渐落下的余晖,徐徐驰行的邮轮,海上清真寺上亮起的彩灯。
海上清真寺
反义词——吉隆坡
吉隆坡是一个充斥着反义词的城市。你能在此同时见到华丽与不堪,友善与欺骗,繁华与荒凉,宁静与嘈杂。高耸入云的双子塔下,流浪汉们枕着路肩不顾旁人地安然睡去;喧闹嘈杂的车水马龙旁,穆斯林们心无杂念地在进行着虔诚地祈祷。有马来西亚华人阿叔向中国游客热情介绍吉隆坡,也有人确认你是中国人后狠心要敲诈你一笔钱财。在这个过马路要靠跑,摩托车开的比小汽车快的魔幻都市,他的魅力就在于,这条人行道的尽头,是前功尽弃,还是武吉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