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社科评论|给科研“减负”,为创新“增速”
2022-12-03 17:09  浏览:317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标志着科研“减负行动3.0”正式“上线”。此前,科技部、财政部等在2018年和2020年先后印发“减负行动1.0”和“减负行动2.0”,就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问题进行重点攻克。此次则从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方面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等突出问题。

给科研“减负”不是目的,为创新“增速”才是初衷。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精度显著加强、速度显著加快,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空前凸显,迫切需要加速创新、抢占先机。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活动,要想加速创新步伐,就需要科研人员轻装上阵、主动作为。《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1234.1万人,39岁及以下人员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三,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中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潜能与活力,成为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研人员正处于创新力巅峰时期,正是干事业的关键阶段,但同时又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各类显性科研成绩尚不凸显。如果在同一平台、同一指标、同一方式下考评科研人员,难以公平、客观、全面地反映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力和贡献值。“减负行动3.0”重点聚焦青年科研人员所需所思所虑,提出了诸如“避免仅以有署名的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不安排借调的青年科研人员从事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等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

重言亦重行,科研“减负”重在落地执行。当前,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宣传解读、广泛部署动员,扎实摸排科研一线单位实际情况,找准痛点难点卡点堵点。优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机制,高效推动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科研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构建专项工作跟踪机制,建立沟通反馈渠道,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分级分类奖惩举措。及时组织开展实效和长效评估,总结并推广实践经验,推动科研“减负”成果制度化、长效化、务实化。

除了关注如何“减负”,还应思考“负”从何来。科研“减负”不是孤立存在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结构性调适的问题,不仅是流程管理的问题,还是体制机制优化的问题,不仅是行动迟缓的问题,还是思维认知变革的问题。实质上,科研负担是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基于各自“权责利”行动逻辑相互嵌套、转置、异化而衍生出的一套“柳絮冬衣”。因此,科研“减负”需要“标本兼治”“内外兼修”。一是强化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等各主体共同价值导向,调适各主体间相互嵌套和制约的“权责利”关系,避免各类压力的错位累积传导和政策目标的多级转置异化。二是健全完善科研诚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科研系统中的自律作用、监督作用、评价作用及惩戒作用,弥合各主体间的信任鸿沟,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直接干预和深度影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三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理解科学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各界人士提升科学素养,让更多人切实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特性和多维价值。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编辑: 刘星

点个“在看”不失联


发布人:c25e****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