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希希和大孙女去到了杜甫草堂,在参观中,我终于了解到杜甫的诗作是如何经一千二百多年而流传下来的。
杜甫在世时,诗集大都是自行整理。后来孙子将他的诗作交给元稹,委托他写墓志铭,经过元稹、白居易的大力推荐,杜甫名声逐渐与李白并肩。
从北宋开始,中国对杜诗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编注并刻印出版。草堂收藏了三部宋代杜诗刻本,其中南宋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是“海内孤本”,也是草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代杜诗的编辑刊刻主要是整理编校宋人的成果,其中以分类注杜和批点杜诗最为著名。草堂收藏了十三部元代杜诗版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和《集于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便是其中的代表。
明代杜诗版本刊刻渐成兴盛之势,范围和规模较宋元时期有所扩大。草堂馆藏明代杜诗版本八十部,反映了明代对杜甫诗集的编选、评注、研究情况以及刻印风格和印刷技术的进步。
清代是继宋代之后杜诗研究史上的第二次高潮,也是杜诗学发展的集大成时代。草堂收藏的杜诗版本中以清代最多,数量达三百九十余部,其中以《读杜心解》《杜诗详注》《杜诗镜铨》最具代表性。
民国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杜诗版本的整理研究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不仅大量明清旧注被整理再版,而且也涌现出许多集大成的当代注杜著作,对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尊崇,杜甫的诗歌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草堂收藏有国外刻印汉文杜诗本和各种文字的杜诗版本三百余部,足见杜诗和杜甫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