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有一类高血压在医院检测不出来,它就是隐蔽性高血压。那么,这类高血压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患者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带您一探究竟。
隐蔽性高血压是血压异常变化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诊室血压小于140/90毫米汞柱,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提示白昼平均血压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
隐蔽且常见
在临床中,患者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1.患者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值正常,但在回家后的某个时间段内,多次测量的血压值均高于标准值。
2.患者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和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都正常,却出现了某些高血压症状。患者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发现血压异常。
在我国,隐蔽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0%~18%。研究发现,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出现隐蔽性高血压,男性以及吸烟、从事重体力劳动、酗酒、焦虑、工作压力大的人发病率更高。另外,肥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者,以及诊室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血压相对偏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也更易发病。其中,诊室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要格外警惕隐蔽性高血压。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上人群中,诊室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发生隐蔽性高血压的风险可能是正常血压人群的4倍。
危害不容小觑
隐蔽性高血压难以被发现,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研究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
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以及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相似,显著高于正常血压人群。研究指出,已经进行降压治疗但血压控制不佳的隐蔽性高血压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约为血压控制良好者的1.8倍。
如果患者的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且已经出现明显的靶器官损害,比如左心室肥厚、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蛋白尿等,若没有其他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应该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筛查隐蔽性高血压。
降压治疗益处大
那么,隐蔽性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接受降压治疗呢?最近,一项研究为隐蔽性高血压患者需要接受降压治疗提供了证明。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320名30~70岁的隐蔽性高血压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降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经过48周的治疗,降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分别下降了10.1/6.4毫米汞柱和1.3/1.0毫米汞柱,靶器官损害改善率分别为51.6%和29.3%。
可见,降压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隐蔽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因此,已经确诊隐蔽性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降压治疗,并通过非诊室血压来监测治疗情况。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刘健
策划:郑颖璠
编辑:尤颖康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COQ2B5X】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