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能看到很多暖心“驿站”。到了休息时间,外卖小哥和快递员走进这里,喝口热水、吃口热饭、给手机充个电,遇到下雨天气还能拿一件雨衣,休息好后再次冲向配送路。这是北京市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新就业群体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网络货运和网约车等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催生的新就业群体成为服务北京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
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织密服务阵地体系,通过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和保障服务,积极为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以用心服务,彰显城市温度,积极推动“新”人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格局。
贴心服务感受家的温暖
去年4月,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做外卖小哥,12小时送单只赚了41块钱,最后累瘫在马路牙子上感慨:“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深夜,王林和带他送外卖的“师傅”高治晓终于送完最后一单。在一前一后返程时,高治晓扭过头来说:“我们外卖小哥风吹日晒,也没个歇脚的地方,我想给他们建个‘家’。”王林跟他对视了一眼,坚定地回答:“好,北京讲究的是‘接诉即办’,咱们一块儿建!”
王林履行了他的承诺。之后,北京多部门联动,因地制宜,建立“1+N”模式,即各区在设置1个区级务工人员之家的基础上,再设置一批街道(乡镇)、社区(村)和企业服务站。一年的时间,已经为户外劳动者建起111个“务工人员之家”。
让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把实事好事办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这样的关心关爱举措在北京还有很多。
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市紧扣新就业群体需求,坚持党建引领,以服务点为阵地,摸清新就业群体的从业人员数量、党员数量,结合工作区域特点,由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牵头,多渠道、常态化征集新就业群体人员的意见诉求,依托北京市党群服务中心体系,着力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小哥加油站、楼宇驿站等,提供各式各样的贴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
除健全实体化的服务体系外,北京市还注重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把389个党群服务中心标注在高德、百度等地图App上,快递小哥行走中便可立即找到附近服务网点;不少单位建立了快递小哥微信群,发布更新服务信息;朝阳区团结湖街道还将“党员E先锋”与京东快递App数据对接,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与快递小哥线上沟通平台,精准提供服务。
线下服务有实体,线上服务有平台。如今,一张密集的服务网络已在北京逐渐拉开,快递小哥就地就近、随时随地就能享受面对面、“键”对“键”服务。
精准服务解决各种难题
除了“渴了有水喝、热了能乘凉、累了能歇脚”的基本需求,“困难能协调”也是新就业群体最普遍的诉求。
“送快递的时候停车难、分拣难、进门难,配送起来太困难了。”在华贸商圈工作的快递员有这样的烦恼。
对此,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在华贸商圈施行了几套方案:对于零散快递,开辟专门区域,集中停车分拣;对于批量快递,楼宇物业设置专用卸货、运输、分拣区域,交由楼宇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分拣和终端配送……“街面更干净了,秩序更井然了,快递员的烦恼消除了,与客户的关系也更融洽了。”八里庄街道党工委书记闫培文说。
新就业群体还面临党员“底数不清”和“报到无门”的双重矛盾、“企业发展”和“员工关爱”不匹配、“信息不畅”和“融入感弱”等诸多问题。为了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北京市围绕诉求抓凝聚,畅通“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党支部—街乡党(工)委”诉求表达渠道,引导党员联系快递员、外卖送餐员,收集诉求、解决诉求,在推动问题解决中显著增强支部凝聚力和党员号召力。
在北京经开区,38家暖心驿站在让新就业群体“吃饱歇好”的基础上,多元合作,延伸出覆盖银行、工会、仲裁院等更多场景功能的多类型服务站点53处。
在海淀,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29个街镇动员224家企业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推出239项优惠服务,还全方位发掘政策资源,统筹11家职能部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10大类“政策服务包”,涵盖纠纷仲裁、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等30余条服务措施和政策保障,用心、用情帮助新就业群体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
暖心服务增进了新就业群体的凝聚力和融入感,如今,在北京街头,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志愿服务和城市治理中一支重要力量。
兼职“网格助理员”、看到安全隐患“随手拍”、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垃圾分类桶站值守、补充社区消防救援力量、引导文明出行……越来越多的快递小哥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未诉先办源头维护权益
新就业群体朝气蓬勃,但也有明显的短板,劳动关系待明晰、社会保障待完善、平台监管有欠缺,一系列问题对传统管理手段、劳动法律体系、就业服务管理、社会保障政策等都提出了新要求。
针对新就业群体面临的归属感弱、管理难度大和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北京市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探索推进新业态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的现实路径。
今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问题被纳入北京2022年“每月一题”。针对这一问题,去年4月,北京市总工会就出台《关于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维护法律服务实施办法(试行)》,扩大工会系统法律援助范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及法律知识、法律咨询、引导协商和解、调解劳动争议、代书代理案件等法律服务;去年9月,北京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又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划分标准,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另一方面,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户外、线上属性,北京还积极推动职工互助保障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延伸,北京市职工互助保障服务中心推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五送保障”专项保障项目。
此外,为提升新就业形态群体学历教育层次、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北京多部门多地区也走到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劳动者身边,根据他们的从业特点,以“送慰问”“主题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