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踏上返浙的高铁,五六个小时后我就要回到现实中的家里。此刻我的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线的那一头,是那个蓝天白云、绿意盎然的惬意乡村。那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在那个面积不大的小乡村,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没有工业的污染和噪音。有的只是最淳朴的原居民,年轻的儿女大都外出工作,上了年纪的婶子们日常也多是在城里帮儿女们接送孩子上学并且负责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周末带孩子回乡下,而叔伯们则留守村里家中,养些鸡鸭、种些绿色蔬果,供给城里的孩子们吃。听奶奶说平时村里没有几个人,有的就是几个上了年纪七八十岁不怎么走得动的老者,自个在家闲着,还有几只大黄来回跑着。现在暑假孩子们都回来了,也就热闹了。
无论什么时候回家,我的这些好邻居,都会用最真挚的笑容和最温暖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美好。村里的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每一口呼吸都仿佛是在与大自然亲密拥抱;远处稻田里的绿色浓郁得让人沉醉,房前屋后的枣树、橘子树…..每一片树叶都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艺术品。
此刻,我坐在这快速疾驰的高铁上,窗外的夕阳格外耀眼。那金色的余晖透过玻璃窗,随着车子的轻微摇晃,泛着星星般的光斑,仿佛在和我依依惜别。我的左边坐着一个十五六岁左右的男孩,我的右手边是位女孩,十七八岁的模样,青春的气息在他们身上洋溢。他们各自拿着手机、非常安静地打着游戏,看着喜欢的短视频,似乎外界一切与他们无关,沉浸在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里。
我随手拿出姑姑给我准备的晚饭,因为我说想吃,她特意跑了好几家店才给我打包带上车的炒米,熟悉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一口一口地吃着,虽然冷了有点结块了,但那熟悉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跃,泪水却在眼眶中打转。我的家人,无论是姑姑还是谁,都待我如宝,宠爱有加,每次回来都问我喜欢吃什么,想吃什么家乡菜,为我烧。每次回来,永远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床褥都是干干净净。从小到大,他们给予我的只有无尽的关爱和呵护,没人给过我脸色,更别提打骂。朋友曾开玩笑说,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妥妥的大小姐。我知道这是玩笑话,但家人一如既往的爱,的确从未缺席。
或许正是因为从小沐浴在这样浓厚的爱中,使我养成了豁达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富有爱心、充满正能量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总是能微笑着迎接,坚信一切都会变好。所以,即使此刻离开,心中虽有万般不舍,却也能感到心安。
吃好米粉,我拿出随身携带的这本蔡崇达的《草民》。一页一页地翻着,一行一行地慢慢看着,书中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跳跃着、诉说着平凡人的故事。书中像黑昌那样的一些平凡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坚持,像极了现实中普普通通的我们,像极了生活在那个小乡村里的每一个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平凡的草民,在这广袤的世界里努力地生存,默默地奋斗。我们有着对生活的热爱,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列车继续前行,带着我远离故乡,回到现实里的家,为了碎银几两,明天又要立马投入到繁杂琐碎又高强度的工作中。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那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小乡村,那些给予我力量和爱的家人们永远是我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