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传习录》二四〇:游个什么“艺”
2024-02-25 17:05  浏览:355  搜索引擎搜索“富博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富博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传习录》二四〇:游个什么“艺”

问“志于道”一章。

先生曰:“只‘志于道’一句,便含下面数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可据矣。‘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志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

虚文之害在于虚文相生——虚文能够产生虚文。特别是职业文人产生之后,在虚文的世界里产生虚文。久而久之,文字所承载的“道”日渐稀薄,最后被改头换面得面目全非。需知虚文是由“实行”而生的,也只有回到“实行”,才能产生新的生命情感体验,才能有新的思想和经验产生。

正是看到了虚文之害,孔子才删“六经”,删定六经,不是增补,而是“述而不作”,是留下经得起实行考证的,去除道听途说、子虚乌有。孔子之后,圣人之学复又为虚文所害,以至于秦王朝时,不得不以另一种更为粗暴的方式“删书”——谁能说“焚书坑儒”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消减“虚文之害”呢。秦火之后,“虚文”像是烧不尽的野草,“实行”像是日当午下的禾苗,前者烧不尽,后者芸不净。到阳明之世,伪而作经者、退而注经者、拨乱反正、一锤定音者比比皆是,天下学子皓首穷经,却又事事难成。“虚文之害”更甚于孔子之世。

在这个背景下,阳明先生解读经典,自然是小心谨慎,努力遵循《大学》“本末、终始”的原则建议,尽量不就文字阐释文字,尽可能回到“实行”的背景下,尽量找出其中的根本、关键来。

黄修易向先生请教《论语》中“志于道”一章。

阳明先生说“只是‘志于道’一句,便包含了后面几句的全部功夫,不能只停留在‘志于道’上。好比是营宅建屋,‘志于道’是念念不忘于选定用地、挑选建材,经营建设成房屋。‘据于德’却是房屋建设蓝图已经落地完成,有可以居住的所在了。‘依于仁’却是日常安居在建成的房子里,不再动荡漂泊。‘游于艺’则是增加些心思装饰,美化安居的房宅。‘游于艺’的‘艺’,是道理之恰当、适宜之表达、显现,比如安居时的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都是为了涵养、调节这颗心,使之能够谙熟于道体。如果还未能‘志于道’便‘游于艺’,就像一个无厘头的毛头小子,不先去营宅建屋,只管一门心思买些画来装饰,以粉饰门面,不知道这些子装饰要挂在哪里才好?”

网络上曾经推过一个情景剧视频,讲的是一个租了十几年房子的租客,把租来的房子当自己的,下大功夫收拾、装修,量身定做添置了不少的值钱家具。忽然接到通知,房东要收回房子,转卖他人的消息。那租客回想自己十几年来的租金、装修、购置投入,真的是欲哭无泪呀。

情景剧中的主角真应该看看王阳明这则关于“志于道”的解读,“志于道”才是根本,相比较于“志于道”而言,“游于艺”就是个末枝细梢。在根本上的投入与在末枝细梢上的投入不成正比时,是很容易收获一个“欲哭无泪”的结果的。即便是暂时没有力量“志于道”——念念不忘于营宅建屋,至少也要在装修、采购装饰品上悠着点,省下钱来积蓄力量以期抓住根本才是“王道”。

客观来讲,王阳明这个比喻未必客观。很难说“志于道”一句话就说清了“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全部内涵,正想“格其非心”之“格物”观,无法全部说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一样。“志于道”无法完全取代“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但却是为学的根本。

为学先要立志,有了志向,人生的船才会有舵。有了舵,虽不必时时把着不离手,却能在航船偏离方向时,及时提点调校一把。有这么根本上的一把和没有这一把之间的差别,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的教育,像是拼命教学生游泳的技术,造船的技术,搭桥的技术,辨别方向的技术,甚至帮助学生形成遇到挫折坚持到底的意志,具备明辨是非的能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唯独没有引导学生“志于道”——学生们压根不知道学这些不过是为了到河的对岸去而已。老师在抱怨学生为什么就不肯学,学会了为什么不肯用呢?学生们则沉溺奔忙于一门又一门的学科之间,困于学海无涯,困于学的“无终无始”。

近代有人将今天的“五育”同古民教育的“六艺”一一对应起来,“礼、乐”都可以算作德育,“射、御”可以算作“体育”,“书、数”约相当于智育,“乐、书”又可以算作美育,“射、御”也勉强算得上劳动教育。说来说去,还都是在“游于艺”的范畴内打转。

不得不说,孔子一生“述而不作”,还是没能免于成为“虚文之害”的始作俑者。当他老人家一口气说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时,实际上已经为后人埋下了“虚文之害”的伏笔。今天的教育,如果不能恢复“志于道”的根本地位,不能帮助受教育着“志于道”,在其他方面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在“舍本逐末”而已。

发布人:b69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