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作品为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钢的琴》讲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与前妻小菊离婚争夺女儿抚养权,为了实现女儿想要一架钢琴的梦想,召集了一群工友在废旧工厂用废旧钢材制作钢琴的故事。
全剧以“学琴—画琴—买琴—偷琴—造琴”为叙事主线展开故事情节,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岗工人群体面对生活困境的幽默和艰辛,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和亲情,最主要的还有陈桂林对女儿伟大无私的父爱。
陈桂林下岗后的主要谋生手段是乐队里的风琴手,在别人婚礼和葬礼上演奏音乐赚钱,收入极其不稳定。
为了实现女儿的音乐梦想,陈桂林即使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让女儿学琴,放下自尊偷偷塞给钢琴女老师化妆品当礼物,却遭到女老师的冷眼。
买不起钢琴,他就用纸板给女儿画了一架纸钢琴,女儿认为纸钢琴弹不出声音来,他演示弹钢琴给女儿看。
还对女儿说贝多芬贝大爷耳朵聋了也弹钢琴,弹钢琴不用听声音。
前妻认为他教育不好女儿,说连钢琴也买不起养不好女儿,他就向前妻吹牛买的钢琴己经在运送路上了。
为了给女儿买钢琴,他开始四处借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平时的熟人朋友要不就躲着他,要不就各种借口不借钱给他,买钢琴的事只能作罢。
他决定召集工友们制作钢琴,这看起来很荒诞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却因为大家的一腔热情做成功了,女儿在废旧的工厂里弹着没有一个音准确的钢琴,纪念那个时代的眼泪和无奈。
电影的最后,工厂的两根烟囱倒了,陈桂林明白有的东西留不住,放弃了女儿抚养权。
父爱是隐秘而伟大的,它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出了奇迹。
看完电影后,我一开始觉得陈桂林的爱很傻,他明明知道即使钢琴造出来了,女儿也留不住,他明明饭都快吃不起了,还在尽全力支持女儿的钢琴家梦想。
努力是徒劳,却还是尽力而为,不留遗憾。
从小生活在破碎家庭的女儿,当她长大后回忆起这为她手工打造的充满爱意的钢做琴,内心应该因被充分爱着而丰盈吧?
她是不幸的,父母离异家庭不完整;她又是幸运的,有父亲以及他工友们的爱。
陈桂林和他的工友们是被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们都通过造钢琴,满足了自己的情绪需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父母为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孩子身上,买学区房报培训班,让孩子从小背负沉重的负担。
而有的家长则是像陈桂林一样尽全力去支持和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全力支持孩子实现人生梦想。
我对儿子说:“钢琴是贵族和有钱人学的,陈桂林没钱却还在支持女儿学钢琴,学钢琴学艺术是很费钱的,而且成才率很低,成为钢琴家的又有几个人呢?”
儿子说:“钢琴代表的是梦想,当孩子发现自己梦想被父母充父尊重支持、保护和托举时,他该有多幸运!”
听完儿子的话后,我陷入了沉思之中,为什么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爱孩子,而孩子却不知道感恩呢?
疯狂卷孩子鸡娃,从胎教“赢在起跑线”,到买高价学区房抢好学校好老师资源,再到报补课班让孩子们进入加时赛……
当孩子丧失自由时间后,他就会很感到自己被控制了,会感觉焦虑和有压力,为了争取自由反抗父母。
怎么养一个有福气的孩子,首先给他足够的爱:
1.不带功利的爱;
2.没有控制的爱;
3.没有期待的爱;
4.没有目标的爱。
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焦虑未来,未来可期,什么样都是人生的体验,不完美才独特。
作者:陌小诺,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用文字思考人生,听风耳语,偶有顿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赚万贯钱,用有限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