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推荐将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毫米汞柱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做了调整?
解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国家不断加大高血压防治工作力度,以高危人群为重点推进健康管理,推动防控关口前移。经过多年努力,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水平持续提高,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和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国家将继续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管理,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问题
降压药一旦吃上就停不下来了?
在日常诊疗中,人们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必须吃降压药吗?”“降压药是不是一吃就停不下来了?”服用降压药对患者意味着什么呢?
解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平:控制血压可以保护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正在于此。吃降压药只是一种手段,至于该服用哪种降压药、服用多长时间等,都是由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决定的。
例如,有人通过规律服用降压药,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方法,就可以使血压保持稳定。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甚至停药。与之相反,有些患者即便服用了降压药,其血压仍在慢慢攀升。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不但不能停药,还需要“加药”。此外,一部分血压轻度升高的人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
不管用什么方法,维持正常的血压才是最关键的。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是需要长期服药的。
问题
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副作用吗?
很多患者都担心服药会引起肝脏、肾脏的损伤。那么,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副作用吗?
解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平: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大部分降压药都是非常安全的。虽然有一些副作用,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可以控制的。
具体来说,常见降压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呢?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培哚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等)可能会让血肌酐升高。患者在服用这两类药物时,需要检测血肌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两类药物对肾脏有损害,有些肾脏病患者也会服用这两类药物来保护肾功能。
有些人在服用CC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后会出现下肢水肿,还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出现轻微头痛的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有降低血压和心率的作用,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需要监测心率,如果静息心率低于55~60次/分钟,就需要减药或停药。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可能会造成低血钾。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在夏天时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整体而言,长期服用降压药是安全的,获益大于风险。患者千万不能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
来源:老年健康报
整理:翁浩宇
策划:王俊聪
编辑:王千惠 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