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开始,中国进入经济体制转轨和全面推进改革时期。在各个转轨国家的改革历程中,价格改革都是不可逾越的关键和难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到:“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与苏联、东欧转轨国家相比,中国价格改革带有明显的渐进性、局部性和增量改革的特点。通过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系、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认可和推崇。
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国价格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渐进、局部和增量改革带来诸多久而未决的问题,使深化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价格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事件,其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改革的推进和反复、改革效果的评价,全面地体现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性。现阶段,虽然价格改革已经不像改革开放之初那样,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但是对于中国价格改革效果的评价和、反思和借鉴一直没有间断。
2012年,李克强同志在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提到“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的空间潜力仍然十分巨大,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改革中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也需要智慧和系统的知识,既要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既要先行先试又要依法办事;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可见,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环境、路径选择和原则与转轨时期价格改革有诸多相似之处,认真反思中国价格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时至今日仍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价格改革的历程,通过对事实和细节的分析,总结中国价格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同时,立足于中国的现实,重新认识转轨经济学中“渐进改革和激进改革的路径之争”。对于重大的价格改革事件,如价格双轨制、价税财联动改革等,本书均予以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