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的晨读,读了《需要什么》,作者是贾尼·罗大里。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要有木头,需要大树;要有大树,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
这是一首看似朴实无华的生活叙述,却极富哲理。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 赋予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意蕴。
初读题目,我们可以想到生活中的一滴水,一张纸,一个玩具……谁会想到要来要去,竟是一朵花。如果谁一开始告诉你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当你读完诗歌后,作者娓娓道来的语言,蕴藏着生活的奥秘。不得不感叹作者神奇精妙的笔触。
诗歌的旨意在于将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一面,剥洋葱一样地重新建构,并神奇地组装起来。我们一般习惯于桌子的平淡,大树的笨重;但在每一 个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里,在朴素到简单的事物里,诗人却灌注了童心,爱心,想象力和无穷的魔力,变幻出星光一般美丽的思想和创意, 创造出微小的同时也是宏大的美感和精神空间,并呈现出睿智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没有说教,却给人予启迪,生活终究是美好如花。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完成这样一个过程,仅仅是六个简单的对话,孩童般的浅显的提问,金子般的睿智的回答。儿童的逻辑和思维,连续的简单替换,层层推进的自然万物的必然联系,引发出世界万物的奥秘。而且所运用的方法是充满了美感,充满了想象力。不是填鸭的结论,而是缓缓的启发,和推导的过程,更让儿童易于接受和理解。
其实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思考,就会发 现很多美丽的瞬间恰恰蕴含在身边的世界里,很多哲理恰恰蕴含在简单的万物里,很多情感恰恰 蕴含在周围的人和事里……正是有了发现的眼睛, 有了挖掘的双手,有了联想的大脑,我们才有了诗意,才有了诗心,才有了诗!
这样一首简洁明了的诗歌,孩子们一下就读通了。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一起用普通话和方言各读了一遍,孩子们读得开怀大笑。笑过之余,一起讨论,你想做什么?需要什么?
孩子们七嘴八舌,需要图书,需要小狗,需要一束光……各种奇思妙想冒了出来。每句话看似毫无逻辑,却是孩子自由想象的结果。
“要制成一本书,需要一张纸,要有一张纸,需要一棵树,要有一棵树,需要一颗种子,要有一颗种子,需要一朵花。”这一首仿写念完,孩子们笑了,怎么又和作者的一样了?原来,美的事物是相同的。
“做一件新衣服,需要一块布,要有一块布,需要线,要有许多线,需要有羊毛,要有羊毛,需要有羊,要有羊,需要有草,要有草,需要有土地,要做成一件新衣服,需要土地。”
……
孩子们沉浸在自由的想象中,尽管幼稚,但是由此他们了解了生活的奥秘,知道了万事万物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了晨读这一段快乐的前奏,今天早上的新课《找春天》上得十分顺利。通过读、写、画、唱,赞美春天,赞美大自然。没一会儿,孩子们竟然能流利地背诵课文了。
通过看、听、闻、触等感官描述春天的仿写,明天进行,所以课外作业布置孩子们去家里、校园里、公园里,找一找春天。
愉快的心情,总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又是新开始。
额,今天居然是日更100天哦。明天总结一下简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