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说,人类作为社交动物,最难忍受的便是不安和孤独。
很多人为了缓解这种心情,选择把自己置身在热闹的朋友圈。
他们一有时间就呼朋唤友,用喧嚣来掩饰自己的局促,在酒桌上觥筹交错,用热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可欢声笑语总有结束的那一刻,为了逃避寂寞而交友的人,到最后还是孑然一身。
橘柚同学讲过自己的故事。
大学的时候,她热衷于社团活动,结交了不少朋友。
一有饭局她就去,姐妹逛街她也从不缺席,但辗转在各种圈子之中,她却并不开心。
为了迎合朋友,她总是说些违心的话,连吃什么午饭都不能由自己决定。
她描述自己那时的状态:“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恐惧孤独,害怕一个人行动;就算性格三观不合,也不愿意放弃任何一段友谊。
一旦有朋友离开,就开始怀疑自我,痛苦不已。”
时间长了,她感觉自己逐渐失去了自我,便想要从这种状态中抽离。
她尝试着去接受孤独,利用独处的时光提升自己、丰富自己。
神奇的是,当她不再把重心放在交友上,反而吸引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她们彼此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最终一同考上了研究生,彼此都成为了更加优秀的人。
在一次采访中,作家李银河谈起自己的交友观。
她认为,在孤独时交友,是一种灵魂孱弱的表现。
因为这时候人没有足够的能力自立,不能独自解决一切突发的困难,必须靠朋友来支撑。
而内心强大的人,不会为了交友而交友,他们只是吸引同频的人,给予彼此温暖和治愈。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孤独本就是生命的底色,为了逃避孤独而交友,人只会陷入更大的空虚。
正确的交友逻辑,是先富足自己,再吸引知己。
我不需要你的帮衬,你也并非有求于我,如此,双方才能互相欣赏,彼此成就。